浚縣石雕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有存東漢畫像石,后趙大石佛,唐代千佛洞、宋代蟠龍巖、明代恩榮坊,清代作品留有數十處。這些作品形態逼真,各代風格迥異,獨具特色,藝術價值很高。目前石雕匠人擅長制作石人、石馬、石羊、石獅子等工藝品,石獅子具有典型的民間風格,曾在廣交會上展銷、頗受歡迎。
浚縣石雕石刻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是豫北石雕石刻的發源地。北京故宮、開封龍亭、南京中山陵、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歷史博物館都有浚縣屯子鎮的石雕產品。1973年在鄭廠村西發掘出土的漢畫像石,其精湛的圖案雕刻刀法,就是對屯子悠久的石雕石刻文化的最好證明。1924年修建南京中山陵時,鄭廠村50多名藝人在南京雕刻達一年之久;南京中山建國大綱,長江、黃河源頭標志碑,唐古拉山山口標志碑也出自鄭廠石雕藝人之手。1958年全國工藝能手云集北京,在東郊大理石場參加雕刻比試,他們出手非凡,譽滿京城,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1年為湖南瀏陽市生產的“十二生肖坊”工程榮獲國家魯班獎,并被瀏陽市申請為專利產品。2005年,浚縣石雕城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2007年,該遺產成功申請成為市級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