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尤為著名學者陶宗儀,著有《輟耕錄》一書。該書對天文歷算、地理氣象、歷史文物、典章掌故、社會風俗、小說戲劇、詩詞書畫等社會諸方面均有記載,有重要參考價值。
其書在嘲謔破落子弟及其宅眷時有“宅眷多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兔望月而孕”等。“兔望月而孕”等。意思是說,這些破落紈绔子弟都是睜著眼睛的兔子,他們家里的人都是烏龜,兔望月而孕是說這些子弟都是婦女未嫁野合而生的雜種,是極不光彩的丑事。事情經陶宗儀這樣一說,又流傳于世。本來討人喜愛的“兔”就倒了大霉,變成了罵人的代詞。此后相繼又出現(xiàn)了“兔兒”、“兔孫兒”、“兔崽子”、“兔雜種”等罵詞。俗語“兔崽子”就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