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歌和人民的關系
2013/11/26 17:14: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民歌從它的產生起就是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斗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它生動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是人民群眾心聲的真實流露。民歌在長期歷史的流傳過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加豐富多彩,逐步完整優美了,并且漸漸的形成了自己的光輝傳統。
民歌是口頭創作和流傳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流傳的過程中它有著很大的適應性和演變性。因為它經過世時代代人民群眾的共同創造,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斷的得到了提高和豐滿,新的時代特征,必然要在民歌中給以充分的展現和表露,這就是民歌反映時代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收集的民歌,從歌詞方面看,最早是的有清代年間的民歌,而大量民歌則是近代和現代的,這里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民歌的時代特征,我們鑒別民歌的腦袋,主要是依據歌詞來確定的。歌詞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如纏足始于唐,但歌詞中若出現“金蓮”這一詞,我們就不能說這首民歌一定是唐代的。另,歌詞中如果出現了“青絲如墨染”、“柳葉眉”、“櫻桃口”、“楊柳細腰”等,若其曲調具備了很明顯的現代特點,那我們也不應該把這首民歌推向久遠的年代里去。
河南民歌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有反映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和勞動人民不堪忍受壓迫起來反抗的;反映勞苦大眾在舊社會中過著悲慘痛苦生活的;反映反抗封建禮教、爭取分陰自由,同時歌頌淳樸善良的勞動人民真摯愛情生活的;以民歌形式來歌唱生產和生活,歌唱英雄任務,歌唱歷史故事,歌唱祖國的大好山河的;還有少部分民歌的內容是人民歡渡佳節時演唱的詼諧曲和滑稽曲,其中有揭露統治者昏庸無能愚昧無知的,也有諷刺一些蠢笨之人所做的憨傻之事的。我們不僅從內容上可以看出民歌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我們從民歌活動的形式上,更可以看到民歌生產的生動情景。如船工號子,它真實的描繪了船工們為了生存下午而不得不去進行拼搏的場面,號子是他們生命途中的呼號,是他們對舊社會不滿的控訴。再如山歌,田歌,他們是農民在田里勞動時排憂解愁時所唱的歌曲, “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給農民解憂愁,……”。就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在舊社會里富人是過年,窮人是過關。那真是“富人一晚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碗燈,父子相聚哭。”河南過去戰爭災荒頻繁,饑謹年景較多,農民終年掙扎在死亡線上。今天,人民在歡渡佳節時,各種蓬蓬勃勃的文藝形式充分表現出了人民熱烈歡快的激動心情,人民對新時代的思想感情。必然要在新的民歌中給以真摯的流露,民歌的各種活動形式都是與人民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關的。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 200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