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于姓名人多集中在軍政界:抗日愛國將領于學忠等

2014/3/31 10:49:26 點擊數: 【字體: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的一個兒子被封在邘國,稱作邘叔,而其子孫以國為氏,是為于姓。邘國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河南沁陽市北部一帶。人口分布上,山東、東北三省、陜西、山西六省的于姓人口占了全國于姓人口的近七成,因此,于姓屬于典型的北方姓氏。(記者 李江瑞 文/圖)

  姓氏源流

  于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對于于姓的起源,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于氏文化研究會主要負責人于敏欣說,目前各方比較認可的是三支。

  第一支由姬姓而來,是周武王姬發的后代。周武王滅商之后,大舉分封諸侯,西周初年,周武王把他的一個兒子封在了邘國,這個兒子被稱為邘叔。后來邘國被滅,邘叔的子孫、臣民就用國名當姓氏來紀念祖國,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姓于。歷史上,這也被視為于姓的正宗,這一支于氏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

  第二支是出自古時的復姓“淳于”,唐代為避諱皇帝李純的“純”字改成了單姓于。歷史上,淳于公的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唐憲宗李純即位時,為避諱“純”字與“淳”字同音,復姓淳于改成了單姓于。到了宋朝,一部分于姓恢復了淳于姓,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改回去,就形成了這一支于氏。

  第三支則是出自北魏時的萬忸于氏。鮮卑族的萬忸于氏原本是山東的于姓人,后來隨著鮮卑改了姓,到孝文帝時施行漢化改革,他們又恢復了于姓。這一支于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于氏改過來的,一向也被當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仍然是漢族于姓的后代。“后世于姓,基本是尊邘叔為于姓得姓始祖。”于敏欣介紹。除這三支外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人歸化到漢地后,被皇帝賜姓“于”,這部分人的來源就復雜一些了。

  根在沁陽

  于姓發源地在今天河南沁陽

  于姓產生在歷史上的邘國,而對邘國的位置,我國著名姓氏研究專家謝鈞祥在其著作中稱,各種辭書記載是非常明確的,包括《水經注》、《辭海》等,均印證邘國在今天河南沁陽邘邰一帶。

  而與文獻記載相吻合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萬鎮有個邘邰村,該村現在仍然保存有邘國故城,城址分為東城與西城,現存夯土城墻長800多米,寬20到25米,殘高2到7米。據調查顯示,該城夯層結構及包含物可以早到商代。

  對于姓頗有研究的沁陽市文物局退休干部鄧宏禮說,直到今天,邘邰村的村名歷經3000多年沒有改變,在邘邰只設壇祭社稷而沒有“于氏宗祠”的祭習也仍然沒有改變。

  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馬世之在他的《于姓知足根源探討》中曾稱,從《左傳》、《水經注》、《括地志》等史籍上可以考證到,邘國故城大約是在今天沁陽市西北15公里的西萬鎮邘邰村東。

  在邘國故城,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個大土堆,據介紹,這個大土堆被稱為“釣魚臺”,高有八九米,曾有專家前來觀看,推斷應是邘國宮殿建筑的基址。

  于氏祖塋

  較大規模的祖塋在開封通許縣附近

  于敏欣說,于氏較大規模的祖塋位于開封市通許縣城東4公里的六營村東崗地上。

  據通許縣檔案館資料記載,有一支于姓人從隴西(今甘肅東部)遷到河南中牟,元末躲避戰亂,又從中牟遷到通許縣六營崗落戶。通許于姓始祖于聚看到這塊地方有山有水有樹林,就定居在了開闊地帶,并把村東大崗定為塋地。

  據史料記載,于氏祖塋始建于元末,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開始建造于家祠。據介紹,于氏祖塋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古墓300多個,長眠著明、清以來上百位于姓仕宦,一般官員和平民的墓則更多。

  于右任曾為通許縣于氏宗祠題寫對聯:“春至和庶物,風來想故人”,“依德念前人,仰東海高門西平望族;馨香昭祀事,為嵩山壯色洛水增輝”。

  于氏祖塋、于氏宗祠建筑和大量的古碑、古樹、家譜等毀滅于“大躍進”和“文革”中,而有關名臣于謙的古碑、歷史文獻也隨之毀滅,墓地邊沿也被侵占。塋地現余2棵古柏、1棵黃臘樹,樹圍都在2.6米以上。

  另外,于氏之于林位于山東平陰縣洪范池北1.5公里處。林中植有萬歷皇帝所賜白皮松59棵,現尚存44棵,屬國家稀有珍貴樹木。這些樹木歷400余年仍然生機盎然,規模為國內所罕見,居國內集中儲量首位。

  人口分布

  于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于姓是大姓,200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人口114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92%,姓氏排名為第28位。

  據統計,歷代于姓多分布在今天山東、黑龍江、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區。如今,于姓分布以山東為多,約占全國于姓人口的四分之一,黑龍江、遼寧、吉林、陜西等省人數也不少,這些地方的于姓人口約占全國于姓人口的近七成。可見,歷史上于姓也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而在于姓的祖根地邘邰,于敏欣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個村子里現在已經沒有一戶姓于的人家了,歷史上于姓的后裔歷經遷徙,已散布在全國各地。

  歷史名人

  于姓名人多集中在軍政界

  歷史上,于姓名人更多集中在軍政界,出了不少名將志士。

  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隋朝時期分別涌現了于禁、于謹、于仲文等名將。

  千古名士于謙,明朝大臣。明英宗被俘時,于謙力排眾議,誓死保衛京師,后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大敗瓦剌軍。后官加少保,總督軍務。英宗被釋放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奪回帝位,于謙被捕下獄,以“意欲謀逆”罪被判處死刑。

  我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和著名草書書法家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

  繼抗日愛國將領于學忠之后,于姓也出現了一批諸如于永波、于振武、于澤民等至少17位將軍。(原標題:于姓名人多集中在軍政界:抗日愛國將領于學忠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商報(2014-03-3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