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孟”意為家中排行老大

2014/6/27 14:56:45 點擊數: 【字體:

  看先秦時期的史書,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叫“姬”、“姜”的女子似乎特別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事實上,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叫“姬”、“姜”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姬”、“姜”兩家的女兒。

  究其原因,還是跟那時候選媳婦要看她的姓氏有關。甚至于,對沒姓的女人來說,想當別人的小妾,都要看運氣了。

  孟姜女姓姜,家中排行老大

  作為歷史上最能哭的女人,孟姜女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

  很多人都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或姜女。甚至有人用現代人取名的習慣來解釋這個名字:她爹姓孟,她娘姓姜,她是他們的女兒,所以叫孟姜女。

  事實上,孟姜女并不姓孟。按照先秦時期的稱呼習慣,所謂“孟”,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她的姓,“女”指的則是性別。孟姜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姜家大姑娘”。

  因為齊國的國姓是姜,所以,“孟姜”甚至不單指一個人,而成了一類人的統稱。

  對此,《毛傳》中有記載稱: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也提到:孟姜,世族之妻。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的貴族婦女,都可以稱為“孟姜”。

  除了一些文獻中對此有記載,文物洹子孟姜壺也可以證實這一說法。這個壺是春秋時期齊莊公的大女兒和丈夫田洹子一同鑄造的,為的是悼念田洹子的父親。

  知道了這些,你會突然明白,并不是先秦時代的人喜歡給女子取名叫“姜”,而是姜家的女兒太多了,比如鄭武公的老婆“武姜”,衛莊公的小妾“夷姜”、齊僖公的女兒“宣姜”、“文姜”,齊襄公的女兒“哀姜”……

  和“姜”一樣,先秦時代的“這姬”“那姬”,更多的時候說的是姬家的女兒。

  古代女子,姓比名更重要

  在先秦時期,雖然很多女人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名字,但在她們的一生中,姓遠比名更重要。事實上,一個女人能不能跟一個男人結婚,她的姓起了關鍵性作用。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田恒金說,作為血緣集團的標志,當時每個女人的字號中,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姓,這也是由當時的婚姻制度決定的。

  那時候的周人,因為認識到了同血緣人結婚對生育后代有很大危害,所以關于同姓不婚的規定相當嚴格。

  重耳的父母是個例外。他們都姓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被允許通婚了,卻并沒因此而“其生不蕃”。

  據《左傳》記載,晉文公重耳逃難到鄭國時,鄭文公對他很是無禮。在鄭國大臣叔詹看來,在“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現實面前,重耳卻能長大成人,這只能說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要知道,重耳的父母雖然都姓姬,但他娘狐姬是少數民族(戎狄之女),跟他爹晉獻公的血緣關系足有“八百里遠”。

  在當時,不光娶妻要看姓,連買個女人當小妾也必須要有姓。你要想納一個沒姓的女人當妾,必須得先占卜,如果占卜結果顯示你們同姓,沒辦法,忍痛說再見吧。

  可見,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姓氏有多么重要。沒姓的女人,哪怕想做別人的小妾,也要看運氣了。

  正因為姓對女人來說極其重要,周代還喜歡直接用姓去稱呼一個女人。比如,姜姓女子被稱為“姜氏”或“婦姜”,媯姓女子被稱為“媯氏”或“婦媯”。

  區分同姓女子,古人很作難

  因為周禮規定“男女不談婚論嫁不能說名字”,女人的姓除了跟婚姻有關,在社交場合中還擔負起了名的作用。

  只是,天下那么大,同姓的女人這么多,怎么才能把她們區分開來呢?古人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辦法。

  未婚待嫁的姑娘,一般都會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區分長幼。

  田恒金說,從實際應用中來看,這種稱呼女人的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缺陷。

  因為只有排行和姓兩個元素可用,所以可以組合出來的“名字”相當有限。同一個姓的女人,最多也只能有五種叫法:孟某、伯某、仲某、叔某、季某。但實際上,那么多戶人家,同姓同排行的女人多了,經常會出現一個“名字”代表好幾個人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各諸侯國共有的難題,當時的人在女人結婚后,又根據她們夫家和母家的情況重取一些稱號來對她們進行區別。這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在母家姓前,加上母家的國名、夫家的國名、丈夫的謚號、自己的謚號、夫家姓、母家姓等。

  比如,齊國的女兒嫁給了衛莊公,被人稱作“莊姜”;陳國(國姓“媯”)的女兒嫁到了息國,被人稱作息媯。

  因為這種特別的稱呼方式,那個時期的女人,同一個人往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秦國的一個女人,最早嫁給了晉懷公,被稱作“懷嬴”。后來,她又改嫁給了晉文公,被稱作“辰嬴”。第一個叫法是她丈夫的謚號加母家姓,后一個叫法是她自己的謚號加母家姓。

  閨名是私有財產,女人“出名”難

  先秦時期,想跟陌生的美女搭訕,上去問名字可是行不通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女人,閨名可謂是家庭和丈夫的“私有財產”。

  在那個救人都要提防著“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陌生女人之間也不會隨便問對方的閨名。女人的名字和她們的人一樣,除了家人和關系親密的親戚,可謂是“鎖在深閨無人識”。一個男人要想知道一個陌生女子的閨名,基本上只有一個辦法:把她娶回家。

  即便如此,也不是說一有人上門提親,女方就馬上把名字報上去了,這之前,還得有一整套的禮儀要走。首先,男方得請媒婆上門提親,如果男方能通過考驗,讓女方滿意,覺得有做親家的可能后,再獻上聘禮向女方正式求親。這之后,男方才能再派人上門問女方的閨名。

  在這次“出名”之后,女人的名字又要被藏起來了。在夫家,除了丈夫在私下里關系最親密的時候偶爾用用之外,其他時間等同于沒有。

  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這就要看你是不是足夠出色,能不能成為“明星”了。除了像花木蘭、班昭、李清照、謝道韞等人,更多的人就只能靠男人出名了,比如,楊玉環、衛子夫、李師師、陳圓圓等。

  但無論如何,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女人畢竟是少數,從這一點上來說,生活在現代的女人無疑是幸福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商報(2014-06-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