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具有堅實的素描、速寫功底,他對西方油畫、水彩畫也有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無疑拓展了李苦禪的眼界和思路。畫家楊先讓認為:李苦禪能從西方繪畫的要素下蛻變出來走進中國傳統大寫意的觀念和實踐中來,當年所掌握的西方繪畫功底就變成了他的優勢,有與沒有這個優勢大不相同,他有這個優勢,可以比別人高出一籌。他利用西方寫實造像的理念去觀察對象,又能潛心到中國大寫意藝術中去探索追求,他從梁楷、徐渭到八大山人、石濤,從趙之謙、吳昌碩到齊白石等大手筆的藝術里,一一跳過了而又另辟蹊徑。”
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
李苦禪尊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將中國“書畫同源”的概念更加具體、準確地表達出來。
他一直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在這方面,我們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在首先發明了融“結果美”與“手段美”于一體,并由此而展現了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于一體的觀念,對于李苦禪來說,他的書法與繪畫的結合恰是這一推進與變革的契機與關鍵。
他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什么叫大寫意和寫意美學了。”因而他在中國正宗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的繪畫之所以比一般畫家高出一籌,是因為他以書入畫,憑借幾十年的碑學功夫書寫出渾厚拙樸的線條,以及豐富的筆墨和巧與拙的處理,使人一眼就可以識別出“這是李苦禪的畫”。
記錄中、朝、日關系史的《好大王碑》在他手里不知臨了多少遍,他一生都在練習書法,即使是“文革”時期也未停歇,直到逝世前6小時,他還在臨寫顏真卿的《畫贊帖》。他喜歡顛張旭、狂懷素,在方折中增加圓轉。他的書法由帖入手,而成于碑風,于南派的神韻中滲透入北派雄強的筋骨,形成了厚樸沉雄的獨特氣質。
最后的傳統文人畫家
讀李苦禪的畫,侯一民評價:“有一股雄強之氣,剛毅之氣。”現在看來,這種感覺就是來自李苦禪對中國文化架構的認識,來自對中國哲理的認同、對其他傳統文藝的研習與修養。
李苦禪作《群魚》,題為:“與其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故事耳。”每當看到這張畫,仿佛總覺得他是站在莊子與惠子的身后,聽他們高論似的,又將兩段與“魚”相關的事聯系在一起,這種內容與他筆墨表現出高度統一的效果,是缺失傳統文化的人很難完成的。
在《墨荷圖》上,他寫道:“或者云謂花,或者說是葉,花葉人不知,毋寧說瀋墨,瀋墨人不曉,毋寧云奚若,奚若奚若再不明,毋寧說鴻蒙。”這種內容和行文的方式讓人想起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畫上題字僅42個,境界高古宏大,表述通俗簡潔,語言樸實風趣,道理清晰,這種文采與筆墨的高度濃縮,又可以上溯到先秦《卿云歌》的注釋:“何為‘卿云’?《史記·天宮書》曰:‘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云。卿云見,喜氣也。”
在畫中表現易理不是那么容易,當然要以易理去“扣畫”倘無不可,但是要想做到李苦禪那樣信手拈來、表述自然并融于生活和藝術之中就不容易了。
“以人寫物,不以物限我”,這就是他的畫面總是體現著他的精神面貌的原因。他瀟灑擺脫了“物”對他的束縛,知音觀者是會從中體會到他的過人之處的。
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劉曦林評論李苦禪藝術時說道:“如果說齊白石實現了文人畫由高雅向親近人生的通俗化轉化,李苦禪又回歸了部分傳統文人畫的內涵和氣質,使之再度趨向高雅的格調。如果說古代文人畫傾向于陰柔之美,李苦禪又和潘天壽一起使之發生了向陽剛之美的轉化。正是傳統美學、現代民族魂魄和陽剛之美的高揚,確定了李苦禪在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壇上的坐標。”而從現在來看,李苦禪可以稱為“最后的傳統文人畫家”了。
市場將會重新定位苦禪藝術
李苦禪的畫作廣受書畫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據雅昌藝術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11月5日,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共上拍了1.1萬余件李苦禪作品,總成交5419件(含重復上拍的作品),總成交額達10.4億元。不過李苦禪作品的整體價格水平與他在美術史的地位較為不符。
根據雅昌藝術家個人指數的統計,李苦禪作品價格指數在歷史上最高為13萬元/平方尺。這與李可染和潘天壽的平均157萬元/平方尺的市場價位差距較大。從作品價格記錄的情況來看,目前李苦禪最高價作品為《李苦禪 1973年作 群英圖 鏡心》,這件47平方尺的巨幅作品在山東天承2011年秋季拍賣會以約1.32千萬元成交。但這一價格水平在中國近現代名家的作品價格中,并不算太高。相較而言,李可染最高價作品已經高達2.93億元;潘天壽最高價作品已經價值4715萬元。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李苦禪作品的價格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上升空間。他的美術史學地位已經奠定,其作品市場地位的發展未來只是水到渠成之事。藝術品的“價”與藝術品真正的“值”,并沒有形成正比的關系,當然從古至今這種例子很多,如國外的梵高。但是社會是變化的,人們的審美以及對藝術的價值評價水平是隨時代而變化的,我們相信,當對藝術品真正理解之后,它們的“價”與“值”是會趨于一致的。我們期待李苦禪作品市場價值的回歸,當然我們更期盼他的藝術精神更廣范圍地弘揚和發展。賀雷【原標題:從李苦禪的畫談起:繪畫作品的價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