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吳昌碩與齊白石所畫《葫蘆》各有妙趣

2015/12/30 15:12:45 點擊數(shù): 【字體:

  對于寫意畫家來說,葫蘆是非常適宜表現(xiàn)意趣的題材:其形喜人,有如意之謂;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更有藤蔓纏繞,象征碩果有淵……葫蘆的一生好像都是喝了酒長成的,無不恣肆爛漫,所以畫葫蘆就是畫如意,需要能夠解衣盤礴、松馳筆墨的人方可為之。
 
  近世畫家中有兩個人最喜歡也最擅長畫葫蘆,一個是吳昌碩,一個是齊白石。吳昌碩作畫重氣勢,繪葫蘆更是憑藉那一手極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筆法寫藤蔓,盤紆繚繞,氣機暢旺,畫到興致上,所繪更是得意忘形,最為傳神。他常常給自己所畫葫蘆取名“依樣”,舊諺謂“依樣畫葫蘆”。吳昌碩繪葫蘆別開生面,是依樣畫葫蘆?顯然不是,這是佐人回味,如意之謂。前幾年,我曾經(jīng)在一篇短文中戲言吳昌碩畫葫蘆,與其說是吳昌碩選擇葫蘆來作畫,不如說是葫蘆選擇了吳昌碩手中這管毛筆來張揚,就是因為吳昌碩的筆墨意趣與葫蘆的恣意形態(tài)最可對應(yīng)。
 
  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推崇,他也喜歡畫葫蘆,一生畫葫蘆幾十年,一直畫到生命的最后階段,并且越至晚年筆墨越率性。比如96歲所作葫蘆小幅,兩只葫蘆垂枝藤葉間,大筆楷楷,色墨淋漓,燦爛而熱烈。他也有“依樣”的葫蘆,比如89歲時就曾在一張隨手拈來的紙上畫下兩只簡筆葫蘆,名曰“年年依樣”,其實他的用意與吳昌碩一樣,乃斷其句而全其意,即“年年依樣,歲歲如意”者是也。
 
  齊白石畫葫蘆曾被人指“所畫皆垂藤,未免雷同。”對此雖然他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雷同確實存在,他也曾經(jīng)為此有過煩惱。在一幅葫蘆圖上他題詩道:“別無幻想工奇異,粗寫輕描意總同。怪天工工造化,不更新樣與萍翁。”(見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家屬捐獻(xiàn)齊白石作品第316號《葫蘆圖》)雷同自然與他畫得多有關(guān),但選擇以繪垂藤來表現(xiàn)葫蘆之美則是他的審美選擇,因為葫蘆之趣一半在瓜(葫蘆又名匏瓜)、一半在藤,老藤生黃,垂枝向下,這不僅是葫蘆生長的自然現(xiàn)象,更是他筆墨傳達(dá)的重點所在。齊白石認(rèn)為“藤不垂絕無姿態(tài)”(齊白石題葫蘆圖語),為此他不遺余力進(jìn)行探索,“畫藤以垂為佳,牽扶架最難大雅,余故不辭萬幅雷同。”(見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家屬捐獻(xiàn)齊白石作品第232號《葫蘆圖》題跋。)畫得多了,他心里有譜,垂藤之外,他總結(jié)出了自己畫藤的經(jīng)驗:“畫藤愁不亂,能亂即有神。”又說:“好似書飛白,又如結(jié)亂繩。”(《畫藤歌》)至晚年更是筆走龍蛇,放懷馳騁,所繪葫蘆個個如意。
 
  本文所示橫幅《葫蘆》為其冊頁中的一幅,91歲所作。齊白石繪垂藤葫蘆都是豎幅,橫幅難垂,且一藤一瓜,藤不繁何以亂?他卻不徐不疾,信由手中筆管盤纏,繞葉帶實。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構(gòu)圖上“八大”空靈的影子,然而“八大”是空靈和孤寂冷逸,此幅葫蘆卻色墨交互、筆線穿插,既空靈又熱烈。其實,白石老人晚年繪葫蘆并非死守“垂藤”,也非幅幅“亂”藤,而是更加注重畫之韻味。不垂亦“垂”,不亂亦“亂”,最是雅觀,這是齊白石晚年畫葫蘆引人入勝之所在。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收藏》
0
相關(guān)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