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屬中長線投資,由于優秀的藝術精品具有超越地域的征服性和流通性,而屬藝術家高峰期的心血結晶品,具有不可取代之可貴性和限量性,隨著社會經濟上升和推廣持續,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價格必然會大幅上升,預計其增值遠超過金融及房地產投資。
中國書畫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優秀作品是先進文化的結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年來,價格以強勁勢頭攀升,老中青畫家作品的價值普遍上升了數十倍甚至過百倍。我接觸一位藏家以每幅200元價格買了好幾幅沙孟海的書法,其中一幅丁字開作品去年就賣了二萬元,其他幾幅更精的作品他舍不得賣了,今年售出價格又會更高些。還有一位老畫家,一九七三年花三百元買了幅潘天壽的花卉作品,該作品今年上半年由我公司以22萬元出手了。有趣的是現在有人出價30萬元想獲得此畫而買家也不賣。八十年代初,陸儼少山水只要一、二千元一幅,現在往往是十幾萬元,乃至幾十萬元的價值。
2002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一軸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花鳥卷以2350萬元的價格成交。半年多后,北宋米芾的《研山銘》書法又以2999萬元創出新紀錄。前不久,"嘉德"秋拍更是以總成交額1.24億元的佳績收場。這次"嘉德"首件拍品是啟功先生的行書"光明正大",終以6.38萬元成交,而二十年前,北京榮寶齋銷售啟功三尺條幅書法僅賣得人民幣10元,增值達6000多倍。
肯定有人在想,中國書畫二十年來已經漲得太快,以后二十年就沒啥空間了。答案是否定的。
從目前我們中國大師級書畫的價格與西方梵高、畢加索的作品相比,價格相差百倍以上。說穿了,藝術品價格是由國家綜合實力作為平臺,以經濟的強大為支撐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及相互滲透乃至擴張在相當長時期將會給經濟的全球化作出新的架構平臺。換句話說,文化推廣將成為國家意志,民族強盛的標志。另一角度說,中國書畫作品將與其他古玩、藝術品一樣,作為擴大內需,激活經濟的重要手段。
有專家預測,只要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藝術市場將趨向繁榮,預計在中國一些先進省市,十多年后就可達到這一目標。而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藝術市場將空前繁榮。實際上,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擁有了,收藏、投資中國書畫等藝術品也許成為人們優雅而文明生存狀態的必然選擇,因為這是精神文明的標志之一。
是不是中國優秀書畫等藝術品就像金庫或原始股票,只要搶先購進,價格必然飆升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既然中國書畫等藝術品獲利豐厚,為什么很多投資家、企業家談畫色變?為什么專家、學者對藝術市場憂心忡忡?怎么來投資、收藏中國書畫作品?這是我要闡述的核心問題。
先說藝術品投資的趣事。八十年代初,臺灣不少商人選購作品往往是批發,指點作品統一折扣購進;浙江義烏九十年代初,來多少畫家,就吃多少作品,觀看畫展的人零零落落,買家拎著現金購畫牛氣沖天。這幾年,這股盲目購買書畫作品的傳染疫似乎到了山東,經常有買家拿出十萬元、幾十萬元搞批發購畫。臺灣隨著經濟蕭條、藝術市場一落千丈,很多人以此不再投資書畫藝術品。現在去義烏的畫家,恐怕得精品才會有好的銷售。山東的買家十幾年后會不會有很多購入的作品并無多大價值,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書畫作品購藏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來辦事。藝術作品在流通中盡管與一般商品有相似性,但藝術品本身獨特性恰恰是我們要給予著重研究的。
我覺得中國書畫投資收藏要注重三大原則:第一,獨特的藝術風格;第二,無法取代的高難度的技巧;第三,具高度審美的時代性作品。三大原則基礎上,關鍵是要投資收藏精品力作。
投資、購藏中國書畫很重要環節是要有超前意識,把握先機最佳的投資選擇應注重當代中青年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已成名定位的大藝術家往往價位已高,精品選擇也少,增值空間又相對有限,再加上仿冒作品也多,投資購藏風險較大。而優秀中青年書畫家往往不乏精品力作出現,而價位相對較低,又處于創作的高峰期,正處思維活躍、技巧成熟、靈感高漲的藝術創作鼎盛時期。很多名家大師精品力作都出自于中年時期,比如:陸儼少、沙孟海、陸抑非等等。他們中年的作品水平大大超過晚年創作的作品。目前國內優秀的中青年畫家如北京的王明明、龍瑞、田黎明、唐勇力;上海的方增先、陳家泠、張桂銘、劉旦宅、毛國倫;浙江的吳山明、劉國輝、童中燾、卓鶴君、曾宓、孔仲起、何水法、姜寶林、陳向迅、張偉民、張偉平、王贊、徐默、林海鐘、鄭竹三、宋柏松;天津的何家英、杜滋齡、霍春陽;四川的沈道鴻;廣東的林墉、陳永鏘、林豐俗;江蘇的喻繼高、趙緒成、朱道平;山東的孔維克、朱全增等畫家都較具增值潛力。
當然,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怎樣來選擇投資方法,采取什么樣的步驟。
一般的人認為選擇直接向畫家選購保險。但費時費力,價位也不會便宜,因為畫家要保持一定身價啊!關鍵是往往拿不到精品。
還有就是在拍賣會或收藏市場購買,因為往往是畫家前些年作品,價位較低,但購藏風險較大,一不留神,踩上了"地雷"購入贗品,或應酬品,大大影響投資信心。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找有信譽、有品牌的專業經紀公司或有品牌的畫廊購買。一是選擇精品余地大,二是價格相對合理,市場經濟迫使專業經紀公司主動降低價位,占領市場,更關鍵是專業公司有前瞻眼光,在畫家選擇推薦上就有超前意識,這些畫家作品增值潛力巨大。舉個例子說,三年來預計藝術品平均增值率是60%,我們公司推薦的一些黑馬畫家作品增值達200%以上。
真正的優秀中國書畫作品是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由于近百年來國勢積弱的歷史背景下,形成國際藝術市場中國畫價位嚴重偏低的局面。
我相信,未來的歲月,這一局面將得到根本性改變,中國書畫精品力作將會具有無法限量的增值空間,這已經是轉換中的現實。
第一,中國書畫是中華五千年文化文明進程的精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中國優秀文化藝術將越來越受到全球有識之士的青睞。
第二,中國的經濟強健的發展,為藝術市場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間已有龐大的余資可投入數量有限的藝術精品資源,足以在未來短時期內讓藝術精品市值飆升。
第三,中國加入WTO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得到大大強化。西方人士對中國書畫認識大大加深,觸角敏銳的西方投資者正在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物超所值的中國書畫藝術品,或許未來幾年就是他們大舉購藏的良機。
第四,中國書畫推廣艱巨繁重的任務逐漸成為國家意志,是先進文化力的代表。國家將逐步出臺扶持、激勵的政策和法規,藝術市場正漸漸步入繁榮時期。
第五,企業界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逐步加入。是企業品牌提升的需要,這又將進一步帶動藝術市場步入新一輪輝煌。
中華文化藝術就像空氣和水一般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無法缺少的。
投資、收藏、鑒賞中國書畫不僅能美化我們的生活,更可快速增加我們的資產,也必將為中國文化藝術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和弘揚作出應有的貢獻。【原標題:周岳平:中國書畫的投資、收藏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