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乙巳潑彩》
中國傳統書畫、尤其是“文人畫”拍賣為何如此之熱?其中,近日一場探討中國書畫收藏的“尋找文人的足跡”的沙龍在廣州舉行。這場沙龍由雅昌藝術網和天成國際拍賣聯合舉辦,邀請到著名藝術評論家、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謝春彥。座談間隙,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新文人畫”代表畫家之一謝春彥。
剛剛落槌的香港幾場大型春拍,“文人畫”再度成為拍賣市場上的“花魁”。剛剛結束的香港嘉德春拍上,張大千的《乙巳潑彩》以超過兩千萬港元的價格拔得頭籌,此外,吳湖帆、關良等“文人畫”作品再成寵兒。
列舉一組數字,便能發現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孕育的“文人畫”版塊“井噴”般的內在沖動。據雅昌藝術網指數顯示,2000年至2002年,齊白石作品的拍賣成交價一直維持在5萬元/平方尺左右;而2010年秋拍,這一數字上漲至86萬元/平方尺。2011年嘉德春拍現場,齊白石書畫作品《松柏高立圖》以4.255億元創造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的世界新紀錄。
中國傳統書畫、尤其是“文人畫”拍賣為何如此之熱?其中,近日一場探討中國書畫收藏的“尋找文人的足跡”的沙龍在廣州舉行。這場沙龍由雅昌藝術網和天成國際拍賣聯合舉辦,邀請到著名藝術評論家、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謝春彥。座談間隙,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新文人畫”代表畫家之一謝春彥。
“文人畫”成了一種定價標準
南方日報:您精通于對“文人畫”的鉆研和收藏,您怎么看待傳統書畫版塊的升溫?
謝春彥:中國古代文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古代文人的理想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很多文人又是在朝的官員。例如中國古代書法的高峰——宋朝,宋代大興科舉取仕,官員人數猛增。知識分子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藝術的繁榮,出現了蘇、黃、米、蔡四大家。國學大師錢穆說,宋代是中國藝術的“平民化”時代。在書法上前進了一步,解放了思想,尚意抒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應當說古代的文人書畫有兩種,第一類是真正的文人,比如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他們是大文人,本身又身處官僚體制里。第二類是民間文人,比如敦煌的畫師以及寺廟里繪畫的畫匠,他們在文化上的發言權肯定比不上官僚文人。
近代著名學者陳衡恪曾提出過“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不可否認,文人畫構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的主流。所以這幾年,藝術市場正紅火的時候,“文人畫”甚至已然成為某個畫家區別于別人,甚至給作品定價的一個標準。
拍賣影響了中國書畫的審美取向
南方日報:今年春拍,傳統書畫取代當代藝術品成為成交熱點,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謝春彥:前段時間有本書叫《中國可以說不》,但我覺得起碼在文化上,目前中國還做不到說“不”。西方對我們的了解要比我們對西方的了解少得多,甚至很多外國的知名漢學家對我們的書畫作品也不了解。
然而,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拍賣行上的傳統繪畫賣得越來越貴,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拍賣價超過4億元,此外,張大千等人的作品價格也不斷飆升?梢哉f,拍賣行不僅左右著藝術品的價格,無形中也影響著中國書畫的審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