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種,從表現(xiàn)手法上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其中,工筆、寫意花鳥畫是最受海外旅游者和中國人歡迎的一種中國畫。選購一張稱心的花鳥畫,必須掌握一定的花鳥畫基礎知識,并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在選購和鑒賞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藝術沒有思想,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具死尸。”花鳥畫中的自然形象,從實質上講,并非自然形象的消極臨摹,而是自然形象通過藝術家的感官在內心喚起美感及藝術的反映,是藝術家根據(jù)自己的審美體驗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果,是“人化的自然”;、鳥、魚、蟲是花鳥畫最常表現(xiàn)的主題,是如何被畫家“人化”的呢?
牡丹花雍容華貴,素有“國色天香”之美譽。畫牡丹花時,必須突出其豐滿的花容、爛漫的姿態(tài)、絢麗的色彩,使之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給人富麗堂皇之感;畫梅花,則應畫出其艷而不俗、味濃而香醇、幽芳徹骨的內在美,揭示其傲霜斗雪、守正不茍的性格。運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賦予自然形象豐富的思想感情,這是花鳥畫的一大特色。
蓮花和魚常組合在一起,表示“連(蓮)年有余”,祝愿人們生活幸福美滿;新婚夫婦的洞房里如果貼一張“海棠花與白翁”的組合畫,諧音“堂上白頭”,則表達人們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愿。
借用典故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花鳥畫經(jīng)常采用的手法。潘天壽的《育雛》以農(nóng)家養(yǎng)雞的場景睹物懷人,聯(lián)想到春秋時期的陶朱公(范蠡的別號)功成隱退、發(fā)家致富的故事。水仙被比喻為神話中的宓妃,三國時曹植的名篇《洛神賦》中,就以“江妃”比喻宓妃;希臘神話中也有美少年客勃斯化為美麗的水仙的傳說。
詩、書、畫、印密切結合,直抒胸臆,針砭時弊,也是花鳥畫的一大特色。
明朝著名畫家朱耷的《孔雀牡丹》,以大膽、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畫了兩只丑陋不堪的賴頭孔雀,站在一塊搖搖欲墜、上大下小的頑石上?兹赣腥嵛,象征清王朝的一品官;其背景是牡丹、竹子倒懸在山巖之畔,題款是“孔雀名花兩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作者在這里引用了“三耳”(聽主子話的奴才耳朵)的典故與孔雀(三耳式官員)的丑態(tài),辛辣地嘲諷了不等天明就去朝拜主子的大臣。加上他在畫面上用的“八大山人”署名,看上去極似“哭之笑之”,表達了明朝皇室后裔哭笑不得的痛苦心情和憤懣情緒。齊白石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畫了一幅《蟹》,題款“看你橫行到幾時”;抗戰(zhàn)結束后又畫了一幅《蟹》,題款則為“為何不行”,辛辣地諷刺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惡嘴臉。
另外,由于作者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個人的生活道路、階級地位、世界觀、文化藝術修養(yǎng)存在差異等原因,同一題材的花鳥在不同的作者筆下有著迥然不同的處理方法,即表達作者不同的藝術個性。這是我們在選購、鑒賞花鳥畫時需要注意的。
同樣畫牡丹花,朱耷筆下是瀟疏慘淡的“濺淚之花”,于非闇、齊白石的筆下卻是色彩強烈、艷麗的“富貴之花”。同樣是荷花,在吳昌碩的畫中渾厚潑辣、氣勢磅礴,在王雪濤的筆下卻艷麗而秀俏。同是竹子,鄭板橋畫的竹子清瘦挺拔、瀟灑異常;蘇東坡畫竹子不畫節(jié),寓意通脫曠達;石濤畫竹必畫節(jié),寓意志節(jié)不屈。
以上介紹的是花鳥畫的主要藝術特色和基本鑒賞方法。要想成為花鳥畫的鑒賞行家,還需要多看、多學。只有熟練地掌握鑒賞方法,才能根據(jù)個人的愛好以及經(jīng)濟能力等情況,選購到一張稱心的花鳥畫。作者:余憲文【原標題:選購花鳥畫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