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又稱魯齋先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 )人,元代理學家、教育學家。許衡生于金朝,仕于元朝,他34歲時﹐得到程頤的《伊川易傳》﹑朱熹的《四書集注》﹐傾心研讀﹐并由此崇信程朱理學。1254年后﹐許衡在忽必烈朝中任京兆提學﹑太子太保﹑國子祭酒﹐并與劉秉忠﹑張文謙等定朝儀﹑立制度。因阿合馬擅權﹐彈劾未成﹐遂辭職。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復任許衡為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領太史院事﹐修授時歷。在兼管太學間﹐著《中庸直解》﹑《大學直解》等書以為課本﹐并聘醫﹑算等師﹐以教授漢蒙弟子﹐在北方傳播理學和醫算等六藝。在蒙元剛入主中原時﹐許衡提倡儒學﹐行“漢法”﹐間接地保護了當時較為先進的中原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死后謚文正﹐封魏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