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 一座承載歷史滄桑的橋梁

2013/11/20 11:59:28 點擊數: 【字體:


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 一座承載歷史滄桑的橋梁

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 馬巖波 提供
    在距焦作北站不足5公里“函—25 13  685的標志處,有一座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100多年來,任列列火車從上面呼嘯而過,巋然不動地矗立著。

  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新發現的一處近現代工業遺產。該橋位于解放區上白作街道小莊村北。橋呈東西走向,長25米,寬5.2米,高5米。橋北下有3孔涵洞,中間涵洞高2.8米,寬5米,東西涵洞被部分泥土掩蓋。在兩個涵洞之間,橋壁上分別鑲嵌著兩塊寬100厘米、高45厘米的刻石。東邊一塊上刻著“PSR”3個英文字母,西邊一塊上刻著“1904”阿拉伯數字年號。橋南已墊高成便道,東邊與橋北刻石相對稱的地方只露出半截刻石,經下挖后露出兩塊高50厘米、寬100厘米的刻石。東邊上刻“光緒甲辰”、西邊上刻“福公司”字樣。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英國駐上海總理事、福公司總董哲美森在下白作村東建立了“哲美森廠”(譯名為“澤煤盛廠”),以此為基地,對焦作煤礦進行開發,并于當年在未取得清政府批準的開礦憑證單的情況下,開鑿了1、2、3號豎礦井。為了外運煤炭,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英商福公司開始修筑道(浚縣道口鎮)清(河內清化鎮)鐵路,是年7月開工,1904年1月31日新鄉至待王段竣工,3月7日通車。1904年2月又動工修筑待王至柏山段24.6公里鐵路,1905年1月31日竣工。道清鐵路全長150.446公里,共設21個站,現焦作轄區內就有9個站。1907年3月,道清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河南省第一條運煤專用線。

  道清鐵路馬澗河鐵路拱券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中的交通道路設施。它的發現,有著重大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首先,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是一座有確切紀年的、大型的涵洞鐵路橋。橋南“光緒甲辰”,“光緒”是清朝倒數第二個皇帝清德宗載湉(1875~1908)的年號,德宗是他的廟號,謚號景帝。“甲辰”是干支表中的第四十一位,也就是“光緒三十年”,即公歷的1904年;橋北有“1904”刻石,橋南有“光緒甲辰”刻石,這兩方刻石互為印證,即用中國的干支紀年與公歷的紀年相對應,為鐵路拱券橋確定了確鑿的年代,是1904年所建。

  其次,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是帝國主義,特別是英、日帝國主義及其英商福公司掠奪中國煤炭資源的鐵證。道清鐵路自1905年通車到1939年英商福公司人員撤離焦作的近40年里,外運出不少焦作的優質煤炭。1938年后,侵華日軍加強對中國的掠奪,為道清鐵路整修了設備,年運輸量為104萬噸之多。從此橋經過外運的每一噸焦作所產的煤炭,馬澗河鐵路拱券橋均留下了載重的痕跡。同時馬澗河鐵路拱券橋也為新中國的交通運輸,作出了自身的貢獻。

  第三,道清鐵路馬澗拱券橋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產物。4方石刻中橋南的“光緒甲辰”、“福公司”兩塊石刻,是用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書寫的格式,從右向左書寫,書法帶有隸書功底,書寫大方流暢,是中國書法的上乘之作;而橋北兩方石刻,“PSR”、“1904”,是西方的書寫格式,從左向右書寫。“福公司”是英國人注冊的英商公司,又可譯為“北京銀公司”,而“PSR”就是“北京銀公司”或“北京財團”的英文字母的縮寫。可以這樣說,4方刻石,2方是中國文化的寫照,2方是西方文化的體現,合起來鑲嵌在一個橋上,體現了中西方文化交匯與融合。

  第四,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不是采用鋼筋鐵架結構,而是采用中國式圓券涵洞方式,采用鋼筋水泥砌成涵洞式結構,這是中國古老的砌筑涵洞的方法,來承載火車的重力。此橋從1904年建成、1905年通車一直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只是在1951年對三個拱券進行了一次加固維修,留下了“1951”紀年刻石一方。事實告訴我們,它是經久耐用的。由此可見,采用中國涵洞式建筑的鐵路橋梁是具有堅固性和持久性的。

  道清鐵路馬澗河拱券橋的發現,是焦作市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以來的又一重大發現,它的發現,為焦作增添了一處有確切紀年的清代鐵路橋梁,也為道清鐵路百年的歷史增輝添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10-03-2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神農與焦作茶文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