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從隋唐開始,隨著造紙業的發達,紙糊風箏逐漸興起,人們用紙來制作風箏,取材容易,價值低,平民百姓玩得起,唐代的風箏是年輕人的嬉耍物品。到了宋 代,放風箏已成為流行于民間的娛樂活動和喜事的慶祝紀念活動。北宋末年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開封市井中,就有放風箏的場景,可見開封人愛風箏 是由來已久的。如今的風箏在開封民間藝術家的手中,已不僅僅是孩子們把玩的玩藝兒,也不僅僅是慶典活動的點綴,而成為了具有中國傳統民俗特色的藝術品。
三月春風放風箏,是開封市民家家戶戶喜愛的活動。開封風箏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制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風箏紛飛,爭奇斗艷。民間藝人制作的工藝風 箏、微型風箏,是中外風箏愛好者收藏欣賞的佳品。2012年,開封舉辦了開封首屆風箏文化節,使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