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漯河

【文化中原】王軍杰書法、篆刻、刻字漫談

2014/11/21 16:51:47 點擊數: 【字體:


    前幾日,青年書法家王軍杰找到我,說他準備出一本書法篆刻集,要我寫篇評論,我很樂意應承了下來,這緣于我們近十年的友情。因工作關系,加之自己鐘情書藝,與書家交往甚多,友其是一些青年才俊,王軍杰就是其中之一。 

    軍杰生于字圣許慎故里河南郾城,十年前遷居鄭州,其為人坦蕩、真城,交往中和善而低調,悅顏中多有雅量,謙虛中蘊含大德。其人頗有宗教情懷,對自然與人常存敬畏和感恩之心。顏其居曰“香草山房”,問及寓意,答曰:“在上帝面前人就該是溫順的羔羊,能擁有一片長滿香草的山坡,當知足,當感恩于上帝;時下人們信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都想做食肉動物,為了不讓食肉動物餓死,就讓我做只羊吧”。其中幾分調侃、幾分認真只能與識者道也。閑暇之時,置身他那滿園綠陰的香草山房,追求他的“樵夫”夢想,一幅傳統文人書生意氣。“胸中已有山林氣,門外何妨市井喧”這是軍杰常寫的一幅聯,正是他時下精神境界的寫照。 

    在當代書法大發展中,隸書的變化尤為突出,清代碑學風習一開,鄧石如、金農、陳鴻壽、河紹基、伊秉綬等均一人一面目。隸書朝著表現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到了當代隸書更是以古樸自然的表現形式受到廣大書法家的青睞。軍杰擅隸書,二十多年孜孜以求。他的線條出自《石門頌》、《封龍山頌》的石刻質感,厚重而蒼茫,結構融合了《曹全碑》、《禮器碑》的清逸俊朗,偶有《石門頌》的跌宕舒展和《張遷碑》的天真稚拙,氣息純古,格調閑雅,富有書卷氣,絕不同于時下鼓弩為力的“展覽體”。近日又看到其書馬天保詩句“筆墨飛舞抒胸臆,刀錘揮動刻性情”,細細品味:其中注入了一些秦漢磚瓦文和漢金文意象,加以形式構成理念,用更為貼近現代人審美情趣的圖式來展示,線條凝練,結體寬博,格局寬宏大度。清代是篆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涌現出了鄧石如、趙之謙、吳讓之、楊沂孫、吳昌碩等大師級人物。近代篆書能與清人相頡頏又風格迥異者,惟黃賓虹,黃賓老“透過刀鋒看筆鋒”將鑄造的金文提煉成毛筆線條,注入草書筆意,結體參以畫意,化實為虛、化繁為簡、生動鮮活、渾厚華滋。軍杰的大篆直入黃賓虹神髓,

    又加入現代審美元素,得其“華”,復追周《毛公鼎》、《散氏盤》得其“樸”,逐漸形成自己天真浪漫、空靈質樸的面目。 

    說軍杰,不能不說其刻字藝術。軍杰很早就以傳統刻字在河南聲名遠播。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成立二十年余,而軍杰從事刻字藝術創作已十余年之久,從全國第四屆刻字展始,其作品屢屢入展,甚至獲獎。在第八屆全國刻字藝術展中,他的作品《國之魂•孔子》是一件能代表其近期風格的作品,觀此件作品,其選擇儒家先賢孔子一向主張的“五義”為主題,以篆書書就,由右上至左下,依次分布,字面施以穿插疊壓,背影以漢簡的形式,以刀代筆,刻以俊朗秀逸的漢簡小字,將孔老夫子的“仁、義、禮、智、信”加以具體闡述,使作品更具完整性。由此作也可窺見其中華傳統文化和國學的修養。另外,在刻字創作之余,他還率先成立刻字藝術工作室,培養新人,將作品推向市場,帶進尋常面姓家。同時,他還同省書協刻字委員會同仁一道,將河南的刻字藝術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文化中原】王軍杰書法、篆刻、刻字漫談

    相對而方,篆刻是軍杰最近幾年才示人的,但他對篆刻的熱愛之深一點也不亞于書法。用“厚積薄發”來評價軍杰篆刻是再恰當不過了,他很早就對秦漢魏晉古璽,明清流派印及現代印風產生了濃厚興趣,閱讀了大量印譜、印論,加上扎實的篆隸書功底,讓他如魚得水、游刃有條、出手不凡。前年,軍杰又到中國書法院深造,敏而好學的他得到王鏞、石開、徐正濂、陳國斌等大家的悉心指導,讓他豁然開朗,觀念日新,創作水平大大提升。客觀的說,軍杰篆刻正處于風格探索階段,透過他的“云山千疊”“獨上西樓”“有神祐護”等印作,可窺探出他強烈的求變欲望和創作傾向。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他的創作思路也一步步明晰起來。 

    綜合的藝術修養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眼界的高低又最終決定了藝術的高下。放眼全國,集書法、篆刻、刻字三藝于一身者眾,而像軍杰這樣三藝俱佳者寥寥。各藝術門類觸類旁通,相互滋養,相互促進,結果必定是一加一加一大于三。歷史上的大師無不是兼善多能,軍杰深諳此理并踐行著。我想他前面路會越走越寬,路邊的風景會越來越好。 

    鐘海濤(作者系鄭州市文聯主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化中原》雜志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論申鳳梅對越調藝術的創新發展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