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 河南 · 漯河 · 郾城
漯河市郾城何莊青龍會起源于清光緒年間,先是村里的知名人士何發明、何同順等人積極倡導組織發起的龍燈會,在每年的春節鬧元宵期間表演,還在各個廟會、名人祝壽、做生意人開業慶典等進行巡回演出,倍受人們的喜愛,期間的舞龍高手有何俊舉、何俊芳等人。他們在農閑時一方面習武強身,一方面舞龍弄珠,因群眾對這一象征吉祥的龍燈非常喜愛,又加上當時舞龍人的敬業,長時間的演練切磋,何莊村的龍燈會逐漸發展起來,并在當時漯河、郾城等周邊地區經常巡回演出,逐漸形成影響。民國年間,又以何國欽、何本立、何寶德為首的第二代舞龍人。在原來基礎上又進一步的發揚光大,無論演員隊伍、服飾、道具都較原來有了壯大和更新。
1966年文革年后,曾因多種原因中斷演出了二十年的時間。直到1996年又以時任何莊村村委書記何長勛為首,何寶德、何玉德、何玉坤等人為技術教練,并由原來的一條龍舞增加為現在的兩條龍舞,表演套路以前光是在地上玩“龍翻身”、“就地十八滾”等又增加了“龍走獨木橋”、“龍翻山”、“高山決斗”等,現有套路表演不下十余種,何莊青龍會是郾城區民間舞蹈中的一支奇葩。
青龍會的龍是青龍,舞龍者自身穿青彩衣,舞蛛蛛者身穿紅彩衣,樂隊著黃彩衣,現有70多人,本舞的鑼鼓伴奏,有快、慢、輕、重的強烈區別,但不受節奏限制。玩蛛蛛者帶領青龍開始恭賀跑場子,然后進行套路表演,如“就地十八滾”、“龍走獨木橋”、“龍翻山”、“龍鉆節”、“走八孔橋”“龍鉆山洞”、“高山決斗”、“耍大夔(kui)等十余種套路。已成為何莊村周圍數十里,漯河境內村民百姓最喜愛的一支民間表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