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漯河

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4/11/28 17:18:36 點擊數: 【字體:

    問十鄉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西南部,漯舞公路、漯舞鐵路和漯平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自然風光秀麗。面積45.7平方公里,人口2.7萬,轄15個行政村。問十鄉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曾在官道十字路口問津(渡口);明初,張、梁二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清朝咸豐年間,村民為防匪患在此筑寨,文人為紀念孔子周游列國經此問津,故命名該寨為問津寨。1993年設問十鄉至今。

    問十鄉文化底蘊豐厚,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種類眾多,特別是問十銅器舞憑借其古樸、渾厚、粗獷的藝術風格,蜚聲省內外。問十鄉銅器舞起源于清朝太平天國年間,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當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動蕩,村民為防匪患結寨自保,在筑寨勞作中,村民們常把銅器搬出來在街上敲打,以此壯威。這種形式隨著歷史逐漸演變,由簡單的敲打銅器發展為銅器舞,每逢農閑和民間集會,當地群眾便以舞助興。

    銅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樂器為四扇大鐃、四扇大镲而得名。伴奏樂器原來只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鑼,一對手鈸、一面小鑼,當時叫“四大件”,現在已增加到“九大件”。銅器舞主要流傳在源匯區問十鄉一帶,開始只打銅器不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勢動作。后來,又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轉”、“急跳”、“走馬燈”等調度,段與段之間用音樂及領舞獨舞銜接,逐漸發展為一種系統、完善的民間舞蹈形式。銅器舞表演場面宏大,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上百人,銅器舞的表演,有著特殊的風采和韻味:動律一致,分段演出;領舞指揮,風趣幽默;相輔相成,珠聯壁合。表演時聲音震天動地,節奏時而明快,時而悅耳動聽,時而鼓點緊湊,扣人心弦,氣勢恢宏,場面壯觀。1985年4月,中國舞蹈家協會河南分會與河南省民族民間舞蹈辦公室,對該舞錄了像。

    銅器舞作為散落在民間的文化藝術,影響著問十鄉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源匯區非常重視銅器舞的傳承和發展。建立了政府指導、民間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區、鄉鎮(辦)、村(社區)三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網絡,努力把具有源匯地方特色的銅器舞打造成特色文化品牌。

    1993年,源匯區整合問十鄉民間文化資源,成立了問十鄉銅樂會,是漯河市最悠久的銅器舞表演團隊。該團隊致力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民間文化,連年參加省、市、區民間藝術大賽和展演活動,累計獲得各種獎項和錦旗300項。經常到周邊各地市巡演。每年巡演600多場次,觀眾達50萬人次,隨著演出水平不斷提高,團隊成員從最初的二十幾人發展到上百人。他們的表演動作粗獷豪邁、場面宏大、服裝鮮艷,在周邊地區有很高的知名度。

    問十鄉銅器舞的主要代表人物—張德斌,男,1929年出生,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前問十村人,漯河市優秀民間藝術家。他自幼喜愛銅器舞,從12歲起,師從銅器舞嫡系傳人張奕成,跟隨銅器舞表演團體在周邊地市表演銅器舞,至今已從事銅器舞表演70余年。在長期的銅器舞表演藝術生涯中,他繼承并發揚了問十銅器舞表演藝術,博采眾長,對銅器舞表演的步法、手法、音樂、服裝、道具進行了改進和規范,使銅器舞表演動作力度大、節奏明快、場面宏大、氣氛熱烈,使銅器舞這一表演藝術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銅器舞表演活動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對傳統文化的參與愿望和體驗熱情,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了鄉風文明,推動了新農村文化建設。以前問十村為例,全村2000多人,80%的村民都能隨樂起舞,許多村民對銅器舞的歷史淵源及其演奏技巧耳熟能詳。

    近年來,源匯區非常重視民間文化藝術工作,問十鄉致力創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創建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鄉基層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制訂了《問十鄉創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規劃》、《問十鄉創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實施方案》,并把創建工作列入各行政村、轄區各單位全年目標管理責任狀,加強督導,嚴格考核和獎懲。止目前,全鄉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擁有省示范文化站1個、文化大院15個、農家書屋15個,成立了“問十鄉民間藝人協會”,組建銅器舞表演隊、鑼鼓隊、秧歌高蹺隊、舞龍舞獅隊,戲曲隊等各類民間文藝團隊32支。問十鄉被評為漯河市文化先進鄉鎮。2009年2月,問十鄉(銅器舞)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2年,問十鄉(銅器舞)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問十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創建,有力地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推動了優秀民間藝術的普及和發展,在引導廣大群眾廣泛參與我區優秀民間文化傳承活動、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營造共建共享的社會文化氛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漯河市源匯區文化旅游局 屈海霞)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2013-10-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