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大主流媒體都在主要版面刊登“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其中,我省漯河市舞陽縣農民的多幅畫作被當成通稿頻頻亮相。日前,中央文明辦還專門就此事發來感謝信,對舞陽縣的這些農民畫家表示感謝。
舞陽農民畫為何能被中央文明辦相中并成為“中國范兒”傳遍中國?舞陽農民畫又是如何產生的?
□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杰
郝同盟/文圖
中央文明辦
寫信感謝農民畫家
近兩個月里,漯河市舞陽縣一群農民畫家創作的一幅幅帶有鄉村泥土氣息的畫作頻頻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網絡電視臺等中央及各省市主要媒體上大篇幅刊出,受到了廣泛關注。
據介紹,今年以來,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采用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素材,創作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展示中國精神的優秀作品,在各級各類媒體刊播,產生強烈反響。而漯河市舞陽縣的十多位農民畫家共有50余幅繪畫作品入選,該縣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列為全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創作基地。
截至目前,中央文明辦已從中選取并制作成平面類公益廣告通稿16幅、網絡和手機類57幅、展板類6幅、電子顯示屏類18幅,合計97幅,在全國眾多媒體上進行了集中展示。
日前,中央文明辦專門就此事發來了感謝信,感謝這群農民畫家為公益廣告宣傳作出的貢獻。中央文明辦在感謝信中稱:希望河南省和漯河市繼續創造有利條件,讓民間藝術家創作更多優秀作品,為“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作出更大貢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漯河市委書記馬正躍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此為契機,推動舞陽農民畫的發展。
舞陽農民畫從墻上畫到了紙上
今年47歲的舞陽縣吳城鎮板張村村民張新亮是舞陽農民畫畫家協會主席,此次“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中,他有多幅作品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通稿”在各大媒體上刊發。
據介紹,舞陽農民畫產生于1958年狂熱的“大躍進”時代,當時的舞陽縣便是全省聞名的“壁畫縣”。“為配合當時的生產運動,全國上下都興起壁畫熱潮,‘人人做詩人,個個當畫家’的口號風靡一時。”張新亮告訴記者,當時舞陽縣的農民便一手拿鋤頭,一手執畫筆,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簡單的圖案表現出來,而在創作形式上,多用漫畫式的夸張表現手法,色彩絢爛是其重要特點之一。
今年66歲的舞陽九街鄉胡崗村村民胡慶春和78歲的胡振亞與張新亮一樣,都有多幅作品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通稿”,而當年,胡慶春和胡振亞都是墻畫創作的主要人物。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才逐漸地將畫從墻上畫到了紙上。”胡振亞告訴記者,這個時期,舞陽農民畫開始走向成熟,區域特色開始凸顯出來,諸如拙樸童稚的構圖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親切感人的生活內容。
據介紹,如今的舞陽農民畫所使用的顏料一般為水粉或廣告顏料,而紙張多為宣紙,畫家在作畫時會先使用鉛筆在宣紙上構圖,再使用毛筆蘸顏料作畫,一般所鋪顏料較厚,近來也有些畫家嫌宣紙不易保存開始使用油畫布作畫。
創作靈感及主題都在農村
拿起鋤頭他們是農民,放下鋤頭他們是畫家,舞陽農民畫的作畫者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而所畫的內容也都是農村的生活。而在具體繪畫技巧中,又融入了版畫、剪紙、木刻等元素。目前在舞陽縣城郊、吳城鎮、九街鄉等都有不少農民畫家聚集。
不少城里人看到舞陽農民畫的第一感覺就是畫面絢爛多姿,線條拙樸純真,整個畫面透露出一種清新淡雅、詼諧生動的感覺。也有人說,舞陽農民畫里蘊含著生活的快樂。對此,不少舞陽農民畫家都告訴記者,他們畫里的內容很多就在身邊,他們所畫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張新亮告訴記者,他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通稿”的畫作《中國夢·和為貴》,畫的場景就取材于村前一口小池塘。胡慶春告訴記者,他所畫的《中國日子呱呱叫》繪畫的內容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他們當地一個村民靠養鴨發家致富了,隨后娶了個城里的漂亮媳婦。“我的另一幅被確定為‘通稿’的作品《和滿中華》描繪的是一個孩童趕著一群鵝從荷塘回家的情景,這些都是我記憶中的農村場景。”胡慶春表示。
據介紹,舞陽農民畫,單幅來看,展示的多是農耕勞作等農村生活場景。而將這些畫面連起來看,就是一幅農民生活、農村文化的立體畫卷。
部分農家畫院
已經初具規模
記者在舞陽縣采訪時了解到,近年來,舞陽當地政府也在不斷向外推介舞陽農民,先后有上千幅作品參加國家和省級展覽并獲獎,或被選送海外展出。舞陽農民畫也先后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保護名錄和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陽縣也成為全國十個具有代表性的農民畫鄉之一。
在胡慶春家,記者看到不大的瓦房中,擺滿了畫案,胡慶春的兒子胡浩生、兒媳婦王向云和女兒胡浩珍等都在忙著趕畫。胡慶春告訴記者,他家的畫院是在2013年春節后才開始辦的,畫的畫主要是賣給當地的畫店。
“這一個多月以來,打電話來買畫的人明顯多了很多,很多都是慕名而來的。”胡慶春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全家一起畫一天也頂多畫個五六幅,訂單根本就接不完。“這些畫看著簡單,但要求很高,跟國畫中的工筆畫差不多。”
胡慶春表示,舞陽農民畫要想走規模化發展難度還很大,主要原因是目前舞陽農民畫價值還未得到真正認可,經濟價值偏低,普通一幅畫的售價僅在百元左右,而畫好一幅畫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另外,由于舞陽農民畫的主題多是農村和農民的生活,現在一些老農村的東西已經漸漸消失了,這樣一來他們在創作上便會有些局限,加上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畫,因此在傳承上也面臨尷尬。
據介紹,目前,張新亮、胡慶春等舞陽農民畫畫家已經在一邊創作一邊著手培養新人,同時他們也在盡可能地通過相機等將農村的眾多勞作及生活場景記錄下來存做素材,以備以后使用!驹瓨祟}:舞陽農民把“身邊事”畫成“中國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