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gōu)氏山,周時又稱“撫父堆”,位于古緱氏鎮東南約6公里,在今天河南省洛陽東南40公里處偃師市府店鎮南,離嵩山距離不遠。由洛陽到嵩山,必經緱氏鎮;由嵩山到洛陽,也必過緱氏鎮。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河南府志》載:“緱山,在縣南(指偃師老城)40里,孤峰突出,周靈王太子晉升仙于此。”《山拇助》云:“緱山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飲鶴池。”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確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 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后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列仙傳》記載,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他愛好吹笙,喜歡吹鳳凰鳴叫的聲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時,遇見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來,家人桓良終于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對桓良說:“請轉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們來到緱氏山上,果然看見王 子喬騎著一只白鶴停在山頭。他只是遠遠的看著人們,并不靠近大家。他舉手向人們致謝意。幾天后,他才騎鶴飛走。后人為了紀念他,在緱氏山和嵩山為他立了祠廟。因此,緱氏山在道家天下72福地中,被列在第60位。(原標題:緱氏山—太子升仙處(1))
來源:智慧空間網 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