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造型藝術,以泥土為原料,由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以人物、動物為主。彩塑藝術分布廣泛,山西、天津、河南、陜西等地,都有大小不同的廟宇彩塑神像。
彩塑藝術曾在洛陽歷史上大放異彩,尤其在盛唐時期達到頂峰。洛陽北魏永寧寺塔遺址出土的一件泥塑面像殘高25厘米,按比例推算如為立像,通高約3米。該殘件是現在洛陽保存的珍貴文物之一。
李氏彩塑,自李公諱初創,傳至今人李明甫已歷十九世,距今400余年。李氏彩塑有圓雕、浮雕、單尊、群像等,以宗教、歷史故事為題材,勸善向道。李氏彩塑,純手工制作,工序復雜,創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出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工序復雜,制作周期為一周到半年,俗禮較多,主要有筑神臺、定位、安神樁、制作木模架、綁草、和泥、涂泥、雕形、修飾、晾干、彩繪等工序,且要挑選吉日開工。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