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蘇秦列傳第九》記載,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師從鬼谷子先生在邢臺馬嶺關學習合縱連橫學說,后“出游數載,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譏笑他:“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蘇秦裘敝金盡、憔悴而歸,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遂發憤讀書,欲困,引錐刺股。”上述記載說明,蘇秦游說六國失敗,路費耗盡,裘衣破爛,貧困潦倒地回到沙河寓所,受到家人的冷落;妻子不下布機,嫂子不給飯食,父母不認他這個兒子,大家嘲諷他不務正業。自此,他發憤讀書,困頓時就用錐子刺痛自己再繼續苦讀。此即《三字經》中“錐刺股”的故事。經過刻苦學習,終于精通了合縱連橫學說,順說六國,聯合抗秦;他佩掛六國相印,統率六國兵馬,執掌抗秦大事。經過奮戰,消弱了秦國勢力,使其十五年內不敢越函谷關一步,天下得到穩定。他衣錦還家時,全家人對他畢恭畢敬,妻、嫂低頭側目不敢仰視,小心謹慎地服侍他。蘇秦問她們:“你們為何對我前倨而又后恭呢?”嫂子答道:“因為你現在位高多金,。”后世從這一故事中引申出“前倨后恭”的典故,諷刺那些趨炎附勢,看人下菜碟的勢力小人。
《順德府志》記載:“馬嶺關在城西北160里,山勢險峻。有溝澗名鬼谷溝。世傳為鬼谷子隱居之地。”沙河市有一十里亭。《沙河縣志》記載:“十里亭在漢代名蘇人亭,后更名為蘇秦亭。”這些記載均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