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狂放不羈者的老脾氣。常常用作對不拘禮節的老朋友的戲謔之辭。
典源:《后漢書·嚴光傳》:“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即日幸其館。”
嚴子陵,是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隱士。他的成名與光武帝劉秀有著密切關系,他最狂放不羈的行為就發生在洛陽。
史書記載,嚴子陵名光,子陵是他的字,東漢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年輕的時候博覽群書,才華出眾,曾與劉秀一同游學,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后來,劉秀經過戎馬征戰,建立了東漢,而嚴子陵則仍然保持名士做派,周游天下,縱情山水,得知劉秀即位當了皇帝,還更名換姓,消失了蹤影。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人才尤為缺乏。劉秀想起同窗好友嚴子陵極具才德,就命各地官府派人進行尋訪,希望能盡快找到他,為己所用。后來,山東的官員上報,他們在當地發現一名男子,相貌極似嚴子陵,常常身披羊皮做的衣服,在一處沼澤中垂釣。劉秀懷疑此人就是嚴子陵,立刻遣使前去聘請接引。使者到了山東,耐心詢問,發現此人還真是嚴子陵,可他說什么也不愿意去見劉秀。最后,使者往返數次,說盡好話,嚴子陵才跟隨他來到了洛陽。光武帝對這位舊友非常重視,派掌管御膳的官吏朝夕奉送食物,悉心侍候。
當時,在朝中擔任司徒的侯霸和嚴子陵也素有交情,聽說嚴子陵到了京都,非常想見他,但由于白天公務太忙,就修書一封,讓屬下傍晚時分把先生請到家里。沒想到,見了來人,嚴子陵不多搭理,丟過一片竹簡,讓來人記錄下對侯霸要說的話,趕快回去復命。他的這番話冷若冰霜,教訓侯霸:要心懷仁愛,輔佐正義,如果阿諛奉承,順隨旨意,難免要身首分家。來人把這段回信拿回去給侯霸,侯霸非常氣憤,便把這信呈給劉秀看。劉秀一讀,哈哈大笑:“這個狂奴還是從前的樣子呀!”
當天,劉秀親自去看望這位老友,勸說他出來幫著治理天下,可嚴子陵根本不予理睬。劉秀想用友情來感化他,可嚴子陵不為所動。最后,劉秀堅決授予嚴子陵諫議大夫一職,嚴子陵仍不接受,而是返回老家,在富春山下種田、釣魚。80歲時,嚴子陵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