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形容十分虔誠地向老師學習,尊師重道。
典源:《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暝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的“程”,指的是程頤。 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他和哥哥程顥,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兄弟二人在前人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學思想,他們認為:世界本原是 “道”,萬事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君王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行以順道”,以德為主,與法制兼顧。因兩人一生主要活動在洛陽,所以,后人就把他們創立的這套思想體系稱為伊洛學派。后來,經過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終使二程的理學思想發展為“程朱理學”。
而在程頤門外立雪的兩個人,一個叫楊時,一個叫游酢,是程門四大弟子中的兩個。程門四大弟子的其余兩個,一個叫謝良佐,一個叫呂大臨。
楊時,今天的福建將樂縣人,他少年時代學習就十分用功,后來中了進士也不去當官,一門心思研究理學。楊時先投于程顥門下,很得程顥賞識,程顥死后,又投于程頤門下,繼續學習。據說他學成回歸時,程頤目送他遠去,曾感慨地說:“吾道南矣!”。意思就是說,我的理學可以在南方發揚光大了。楊時后來果有大成,世稱“龜山先生”。
游酢也是福建的,建陽人。史載他自幼聰穎好學,經書看過一遍就能熟記在心,倒背如流。程頤剛一見到他,就知道他將來可以擔當重任,傳承道統。游酢跟楊時一樣,學成南歸,對理學在南方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楊時和游酢都是好學上進的人,有啥不懂就向老師請教。話說有一天,天氣彤云密布,看看就要下雪,兩人又有問題不明白了,決定到老師家請教。到了程家門口,那雪已經下得紛紛揚揚了。可惜的是,二人到時,程頤正在打瞌睡。要按理說,兩人可以先找個地方暖和暖和,讓書童端杯熱茶燙壺暖酒什么的,等老師醒了再去請教。可楊時和游酢都是實誠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和虔誠,一聲不吭侍立一旁。待程頤睡醒了,兩人已站了半天,而這時候門外的積雪,已經一尺多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