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洛宜家公路往西南,過一苗灣,有一個村子叫“滹沱”。
據說,這個村子中間原來有條小河,長年清流不斷。河水澆灌著兩岸田園,年年五谷豐登;百姓吃水洗涮,河邊笑語聲聲。無論天旱天澇,這條小河不漲不落,總是潺潺作聲。人們稱這條小河為神河,并說河里住著一條神龍,是神龍是保護著這條小河,是神龍在保佑著村民百姓。每到過年過,村民就殺豬宰羊,在河邊供奉神龍。
不料,一日東海龍王出游,發現這里村民只在河邊供奉神龍,卻沒有充設它的神位,一時無名火起,吸干河水,卷起狂風,弄得全村飛砂走石,還把神龍從河中抓出,狠狠地摔到地上,然后騰空而去。
那時正是五黃六月,神龍被抓得遍體鱗傷,在火盆似的太陽下無力地呻吟著。村中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中,紛紛從自家水缸中弄水向龍峰上潑,和著稀泥往龍身上糊。男女老少穿梭般地運水湖泥,口中不停地發出“滹沱”之聲。
神龍得救了,神河又泛起了清波。人們也沒有忘記當時的滹沱聲聲,從此,這個村子就以“滹沱”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