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鉸子書,因用三弦、鉸子(小銅鼓)伴奏而得名。相傳在清代初期即已流行,長期扎根在農村,富于鄉(xiāng)土氣息,曲調樸實清新。汝陽縣的三弦鉸子書入選了洛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弦鉸子書大致分為鉸子腔、鼓子腔兩大類。鉸子腔唱腔剛健明快,節(jié)奏緊湊;鼓子腔唱腔淡雅甜美,節(jié)奏平穩(wěn)。唱法有平調(平弦平唱)、高調(高弦高唱)、越調(低弦高唱)三種。演唱形式則有一人自彈自唱的“單檔”;一人操鉸子或八角鼓主唱,另一人彈三弦、蹬腳梆、兼幫唱打諢的“雙檔”;還有三人演唱的“群檔”。
三弦書的曲調音域寬、跳躍大、板式靈活,曲詞口語化,富有地方色彩和情趣。傳統(tǒng)曲目包括長篇、中篇、短段、書帽等約3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