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的河洛文明,留下諸多文化遺存,歷朝歷代的碑志、拓片便是其中的珍存。其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對歷史研究者、書法愛好者、收藏愛好者來說都是挖掘不盡的寶庫。即日起,洛陽晚報記者帶你走進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在數千件碑志、拓片中尋找其背后的故事。 ——編者
14歲山西男孩范書愷考上清華大學的新聞,前些日子引發網友熱議,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叫劉憲的15歲少年考中進士,成了“國家公務員”,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洛陽晚報記者走進位于捷佳褲城三樓的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看到了詳細記錄劉憲生平事跡的墓志拓片,發現劉憲竟是漢代皇帝后裔,與蜀漢皇帝劉備有著理論上的血緣關系。
劉憲的墓志原文如下:“君諱憲,字元度,高陽人,漢景帝子中山靜(靖)王之裔也,暨蜀昭烈皇帝。”意思是說,(劉)君名憲,字元度……漢景帝中山靖王的后代,也是蜀漢皇帝劉備的后代。《三國志》記載:“劉備,字玄德,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后也。”根據這一“家譜”推算,劉憲可謂漢帝后裔,具有“皇族”血統。
可是,劉憲出生在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距東漢滅亡(220年)、蜀漢滅亡(263年),已過去400年左右,政權已是李家的天下,劉憲的“皇族”身份也只能在墓志中展示一下,頗有幾分阿Q“我祖上曾經闊過”的意味。
好在劉憲書讀得好,還擅長“公務員”考試。據劉憲墓志記載,劉憲小時候長得很帥,又很聰明,懂得寬以待人、孝敬親友、友愛姐妹;在鄉親們之間廣行仁義、博愛濟民、推薦賢能;著文精妙,不擅辯論,是典型的應試型人才。因此,在15歲考中進士之前,劉憲的大名就已經“譽動京城”。
或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作為漢帝后裔的劉憲,小小年紀便高中進士。可以想象,在當時上殿拜見皇帝時,站在一大群成年進士中的劉憲一定非常顯眼,如果當時唐都西安有報紙的話,他一定會上《大唐日報》的頭版:“15歲少年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與劉憲同榜考中的有詩圣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代著名詩人。
常言“少年得志大不幸”,考中進士后的劉憲又經歷了什么呢?請隨我們繼續關注。□見習記者 余子愚 文/圖【原標題:劉憲:15歲才子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