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洛陽

白馬寺、龍門石窟最值得留戀

2014/2/17 16:41:53 點擊數: 【字體:

白馬寺、龍門石窟最值得留戀
張恨水拍攝的夾馬營 (網絡圖片)
白馬寺、龍門石窟最值得留戀
張恨水拍攝的龍門石窟 (網絡圖片)

    核心提示

    從張恨水對洛陽的第一印象“洛陽這個地名,說到口里,就覺得響亮”可以看出,他對洛陽是帶有仰慕之情的。《西游小記》中關于洛陽的記述,證實張恨水對洛陽的名勝古跡知之甚多。在洛期間,張恨水一路游覽,被洛陽濃厚的歷史氣息所吸引、折服。

    1 訪古:出行前,先打聽有無土匪

    從《白馬寺及其他名勝》一文可知,張恨水對洛陽頗有了解:“洛陽是周、漢、唐許多朝代建過都的所在,自然是古跡很多。”他還帶著幾分遺憾的口吻,向讀者推薦值得游玩的古跡:“不過到了現在,多半不可尋訪了,只有漢朝的白馬寺,北魏的龍門雕刻(即龍門石窟),這還是值得游人留戀的。”

    到洛陽的第二天早上,張恨水想出去訪古。出于安全考慮,他找來大金臺旅社伙計打聽了關于土匪的問題。伙計告訴他:“至于土匪,以前是出城門就保不。〞校,現在絕對沒事。”

    張恨水聽了,“半信半疑”。不過訪古的熱情使他放下了安全顧慮,最終“決定了今天先到白馬寺去”。

    2 白馬寺:“佛教源流所在,歷代都設法保存它”

    從大金臺旅社出發,在前往白馬寺途中,張恨水先看到“有破的過街樓一間,旁邊樹立一塊碑,大書‘夾馬營’三字。”

    這時,張恨水的作家學養就顯示出來,從書中可以看出,他對“夾馬營”的歷史知之甚多:“士大夫之流,對于這個地名,或者有些生疏,可是愛說趙匡胤故事的老百姓,他就知道,這是趙匡胤出世的地方。當年宋太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常是和那些野孩子在這里胡鬧,后來他做了皇帝,在開封登了基,想起年少淘氣的事,還回來看看呢!在這街口上,有個宋太祖廟,是后人立的,據說里面有一間屋子,就是趙家母子安身之所。如今只有大門是完整的,里面住了些和趙匡胤倒霉時候相同的人,也就無須尋訪了。”

    看了夾馬營,張恨水坐車子繼續前行,白馬寺大大激發了他的興趣,有以下引文為證:

    “說起白馬寺,真個也是提起了此馬來頭大。在這里,也就當先研究研究這個寺字。寺,在漢時,也是一種官署,并不是專為出家人供佛修行的所在,F時,我們在戲里頭還可以聽到,如大理寺正卿這種話。漢朝明帝的時候,印度和尚攝摩騰、竺法蘭帶了佛經到東土來傳道。因為他們那些佛經,是用白馬馱來的,因之萬歲爺在洛陽西雍門外蓋了一幢官舍,供應這兩個僧人,就叫作白馬寺。”

    “這寺雖是屢廢屢建,但是佛經同和尚初次到中國來的紀念,考古的人,是應當來看看的了。”

    “那廟門三座,坐北朝南。進門有一片大院子,左右兩個大土饅頭,這便是最初到中國來的兩個和尚的墳,一個葬著攝摩騰,一個葬著竺法蘭。正面大殿,有三尊大佛,兩邊十八尊羅漢。這羅漢是明塑,有兩尊神氣很好。”

    “因為這是佛教源流所在,歷代都設法保存它。廟的左邊,不到半里路,有一座漢塔(即齊云塔,記者注),現在還是好好的。這塔六角實心,仿佛一條大鋼鞭,豎在地上,倒和平常不同。塔在土臺子上,有好些個碑石,豎在旁邊。最令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大金國的碑。南宋時,金人曾取得了洛陽。碑上刻了許多金國漢官名姓,這也可以說是漢奸碑了。”

    3 從“漢奸碑”三字可以看出張恨水對入侵者的痛恨。

    周公廟:“廟里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塊”

    從白馬寺返回,“時候還早”,張恨水“叫車夫,拉著看看別處景致”。“(洛陽)城里有周公廟、邵康節祠、二程祠、范文正公祠。這些地方,我只到了周公廟。”

    “周公廟在西關外……廟里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塊,多半是墓志銘,F在分藏在許多屋子里,嵌在墻上和磚臺上。后殿有周公像。”

    周公廟亦稱元圣廟,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國內三大周公廟之一,是我市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坐北面南,現存一組古建筑,依中軸線自前到后依次為大殿(定鼎堂)、禮樂堂(會忠祠)、三殿及東西廊房。

    對此,著名學者徐金星表示,1932年,國民政府遷洛,以洛陽為行都。國民政府考試院在周公廟辦公,歷時不久,國民政府下屬機構逐漸回遷南京,遂在周公廟成立了中原社會教育館,并附設民眾學校。

    4 龍門石窟:“有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要看一看”

    游玩了周公廟之后,張恨水又前往關林和龍門石窟。

    “游關帝冢,和游龍門是一條路,坐人力車,依然是一元錢來回。出南門,渡過洛水(過渡錢,人車一角),順著大路前進,約莫十里路,看到一帶紅墻,圍住了柏林,那就是關帝冢了。”

    “進門有道乾石橋,先到正殿。殿上除了關像而外,根據《三國演義》(記載),(塑)有四個站將的像。墻邊放一把青龍偃月刀,長約一丈。刀形,是龍口里吐出半邊月亮來,故名。后殿分三間,一是塑的行像,可以坐轎子出游的。一是看書像,一是臥像。這后面,有個亭子,靠了土墩,那就是首級冢了。”

    “出關帝廟,再南行,遠遠看到一帶山影,那就是龍門。因為這里有北魏石刻,洞里又有許多前代人的碑記,所以有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要看一看。”

    “順了(西山)山崖走,共有石樓(位于禹王池上方,記者注)、齋祓堂(即潛溪寺,記者注)、賓陽洞……萬佛洞、千佛洞、古陽洞等處。石洞以齋祓堂賓陽洞最好,把山石鑿空了,里面成為一個佛殿。賓陽洞外,有個石閣子,可以憑欄賞玩伊闕。龍門二十品在古陽洞頂上刻著,拓帖的人,要搭架倒拓,很費工夫。千佛洞、萬佛洞工程浩大,是在石洞壁上四周刻了無數的小佛像。”

    5 西行:離洛赴甘陜改變其思想和文風

    離洛之后,按照張恨水的計劃,先到陜西,再由甘肅往新疆,然后再經河套,最后返回北京,為期半年。然而由于時局不穩,他的西行計劃不得不在蘭州畫上了句號。

    西行期間,張恨水目睹了陜甘人民非人的艱苦生活,盤踞在西北的軍閥橫征暴斂,抓丁拉夫,民不聊生。他大受震動,寫道:“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諱言我的思想變了,文學也自然變了。”

    張恨水的早期小說被人們歸入鴛鴦蝴蝶派。西行之后,他以西北人民生活為素材創作了《燕歸來》《小西天》兩部長篇小說。至此,他的寫作風格徹底改變了,也逐漸拋掉了鴛鴦蝴蝶派小說家的帽子。

    新中國成立后,張恨水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直至去世。□見習記者 余子愚【原標題:白馬寺、龍門石窟最值得留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4年2月1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