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左思賦成,洛陽紙貴”,是洛陽文壇上的一段千古佳話。左思,字太沖,西晉臨淄人,出生于儒學世家,其父左雍任殿中侍御史。左思貌丑口訥,不善交游,但勤于寫作。他在故鄉時,曾寫《齊都賦》。其妹左棻(fēn)被晉武帝選入宮中,左思全家移居洛陽,他在洛陽著成了蓋世名篇《三都賦》。《三都賦》寫成后,人們爭相傳抄,造成洛陽紙價上漲,這背后其實有個故事。
1 十年成賦 無人問津
賦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東漢時期,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成為傳世名篇。左思來到洛陽后,就計劃仿效這兩篇賦作《三都賦》。所謂三都,指三國時期魏、蜀、吳的都城。為寫《三都賦》,左思閉門構思并創作十年,自以為所見不博,又向朝廷要求擔任秘書郎一職,博覽皇家藏書,豐富了文章內涵。
當左思把文章交給別人看時,卻受到了譏諷。當時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著成了《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云寫信說:“京城有個狂妄的家伙寫了《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用來給我蓋酒壇子!”
當時有個著名文學團體,名叫金谷雅集,他們經常在石崇的別墅金谷園舉行文學沙龍。左思名不見經傳,無緣與會。但他想辦法拜見了石崇,石崇專門組織了一次《三都賦》評審會,但是那些文人一見作者是個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
2 貴嬪獻計 司空薦書
從金谷園回來,左思非常痛苦,也對自己的文章產生了懷疑,變得很不自信,于是他入宮去見妹妹左棻,想聽聽她的意見。左棻是個有名的才女,她少年好學,工于詩文,十余歲便名滿天下。晉武帝聞其名,于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召入宮中。她雖丑陋,但以才德受到皇帝的禮重,被封為貴嬪,地位僅次于皇后,俗稱西宮娘娘。左棻讀了哥哥的《三都賦》后,大為贊賞。她說:“善琴者,需遇知音。千里之馬,需要伯樂。你需要一位伯樂,司空張華位居三公,詩賦老成,博物洽聞,世無與比。他愛好獎掖人才,與父親又是至交,你需要由他評點。”
出宮后,左思到司空府拜見張華。張華對這個低調的國舅爺素有好感,他細讀左思的這篇大賦后,拍案驚嘆。他說:“此賦已超越班固、張衡。但只有請當今天下第一才子皇甫謐作序,才能使世人知其雄妙。”于是,張華給皇甫謐寫了一封親筆信,讓左思去拜訪皇甫謐。
3 女幾山中 皇甫作序
皇甫謐,祖籍西晉安定郡,自其曾祖父、東漢太尉皇甫嵩起,其家族已遷居洛陽。皇甫氏在洛陽周邊有兩個莊園,一個在新安縣,另一個在宜陽縣女幾山(今宜陽縣三鄉鎮洛河南至花果山一帶)。皇甫謐出生于洛陽,少年時代隨其叔父在新安度過,成年后居住在女幾山并終老于此。皇甫謐是個布衣學者,曹魏后期及西晉初期,朝廷多次征召,請他做官,都被他拒絕。他上書晉武帝,請求武帝借書給他,結果武帝送給他一車書。皇甫謐是那個時代的通才,他是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歷法學家、醫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所著《帝王世紀》《年歷》《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寒食散論》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扛鼎之作。古人曾贊云:“考晉時著書之富,無若皇甫謐者。”特別是《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是一部影響中國針灸學發展的劃時代著作,皇甫謐因此被尊稱為“針灸鼻祖”。
左思久聞皇甫謐之名,于是帶著張華的推薦信和文章,馬不停蹄地來到女幾山皇甫莊園,在這里見到了在藥圃中采藥的皇甫謐,也見到皇甫謐的四大高足——摯虞、張軌、牛綜、席純。左思呈上推薦信和《三都賦》,皇甫謐和他的四大高足傳閱后,齊聲喝彩。天色已晚,皇甫莊園舉行盛大酒會為左思接風洗塵。酒酣,皇甫謐揮毫潑墨,寫成了千古雄文《三都賦序》,這是一篇論述賦體文學發展史的評論性文章,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