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美食 >> 美食訪談 >> 瀏覽洛陽

扁垛:粉條華麗變身 可炒可燴可燉(舌尖上的河洛美食)

2015/2/6 9:24:00 點擊數: 【字體:

扁垛:粉條華麗變身 可炒可燴可燉(舌尖上的河洛美食)
  扁垛

  蒜苗炒扁垛,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名吃,2007年在河南省第三屆美食節上,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吃”。扁垛,這道洛陽城鄉居民普遍喜愛的美食,或蒸、或燉、或炒、或燒,總能“準時”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大戶廚娘無意間成就名吃

  扁垛也叫燜子,選用優等紅薯粉條為主料,剁碎后加入高湯等提香調料蒸制而成,因形似垛子而得名。食用時若配以鮮蒜苗則風味更佳,色澤褐亮,醇香掛齒。說起扁垛的來歷,這兒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據說,在清代仁宗年間,洛陽安喜門大街有家大戶邢家辦喜事,幫忙的伙計發多了粉條,辦完喜事后,還剩下兩大盆泡發粘連在一起的粉條。邢家管家讓人將其翻扣到案板上看看壞沒壞。還好,沒有怪味兒,遠遠看去如同糧垛。邢家廚娘悶珍連夜上籠蒸好,因連日勞累,半夜不想翻動,就將其拍在箅子上,上籠屜蒸。

  第二天一看,粉條全粘在一起了,因怕被主家罵,廚娘就將其藏起來,每天切成小薄片炒給邢家伙計們吃。結果大家發現,這道菜吃起來就像牛肉一樣,筋道爽滑。這就是最初的扁垛原型,后來經過不斷創新,才成今天的模樣。為紀念廚娘悶珍,扁垛最初就稱“燜珍”,后來被人們叫成了“燜子”。

  可炒可燴可燉

  扁垛的制作方法并不復雜。老洛陽人做扁垛,首選北鄉(泛指臨近洛陽的孟津縣西南部村落)紅薯粉條作原料,因為北鄉紅薯大都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坡嶺上,日照充足,粉質純凈。老洛陽城做粉條的人,為了能夠買到質優價廉的紅薯,不惜起五更,冒著寒風,跑到北關、五股路甚至陳寨塚,攔截拉著架子車前來城里賣紅薯的北鄉薯農。

  據老雒陽面館的大廚介紹,炒扁垛的主要原料是粉條和淀粉,粉條和淀粉一定要用紅薯粉條和紅薯淀粉。首先把紅薯粉條用溫水泡軟,洗凈后剁碎,加上蔥花、姜末、鹽、五香粉、蝦皮和紅薯淀粉,充分拌勻后平鋪在籠屜中,用大火蒸30分鐘左右,取出冷卻后就成了。

  要做炒扁垛,要把蒸好的扁垛切片后,倒入鍋內煎炒,再放入尖椒片或蒜苗段、熟肉末、馬蹄蔥、蒜片、姜片等配料翻炒,待炒出香味時調味并淋少許紅油即可出鍋食用。

  扁垛用途較廣,既可炒菜,也可燴湯,一般家里逢年過節才做扁垛,或者以扁垛代替豬肉,正所謂“肉不夠,扁垛湊”,足見扁垛在洛陽人的食譜中所占的位置與分量。(記者 常書香 通訊員 史有君 文/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網 ( 2014-12-2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從周八珍到洛陽水席(洛陽飲食文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