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動態 >> 瀏覽洛陽

癡迷戲曲創作 傳承文化遺產—— 七旬老人韓文新熱心傳承河洛大鼓

2015/3/25 16:08:03 點擊數: 【字體:

 

癡迷戲曲創作 傳承文化遺產—— 七旬老人韓文新熱心傳承河洛大鼓


    (偃師網 王雷 龐雨薇 訊)“太陽出來從東升,照到咱中國四大京,東京現在開封府,西京現在長安城,南京建在金陵地,北京建在燕山城……”這是“河洛大鼓”《姜子牙賣面》的唱詞。3月4日,在華夏廣場上表演河洛大鼓,不時博得群眾的陣陣掌聲。殊不知,2006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河洛大鼓”能夠傳承至今,里面包含著韓文新的功勞。日前,記者采訪了我市著名的編劇、導演韓文新。
 
    從小熱愛文藝,大學開始創作
 
    韓文新今年75歲,退休前曾任市文化館館長、黨支部書記之職,身為文化館副研究館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他的事跡曾入選大型河洛名人畫冊《河洛風流》。
       
    小時候,家住山化鎮湯泉村的韓文新,最大的愿望就是盼著過春節,因為每逢春節,村里就會拉出來幾面大鼓和幾付大镲,放在村口一個雜貨店的門前,讓喜愛的人玩上一段時間,而韓文新就是擠在人群中看熱鬧的一個,因為看得多了,加上他的父親也喜歡擂鼓,所以在韓文新還不足十歲的時候,便學會了“鼓帽兒”、“云錘兒”、“單掛錘兒”、“雙掛錘兒”等鼓歌兒,后來常常跟著村里的一群叔叔伯伯在一起擂大鼓。
       
    建國后,韓文新進入當時的老城完小讀書,在五年級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跨上腰鼓,成為學校“腰鼓隊”的一名成員,因為腰鼓打得好,還當上了領隊。韓文新記得,當時的學校生活,非常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十一二歲的孩子,有人竟然就會“唱戲”,后來韓文新又加入學校的樂隊,還坐在了“司鼓”的位置,就這樣從1951年升入偃師一中,(偃師高中前身),以至于后來考入大學,每一個階段,他都是學校文工團的主力,而且在“司鼓”的位置上面穩穩坐了十年而無人能替代。在高中階段,他還學會了拉板胡、二胡,有時還回老家為村里的業余劇團作伴奏。
       
    在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后的四年間,韓文新是學校文工團20名成員之一。那時候大學生還不斷上山下鄉參加勞動,每次下鄉,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編演節目給當地群眾看。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拿起筆開始了自己的創作路,記得在太行山采礦時,他第一次創作了表現學生與群眾關系的小戲《親如一家》。
       
    1959年,為慶祝建國10周年,作為大學文工團戲曲隊的隊長,他創作了一個豫劇表演唱《晚年好景》,經戲劇隊排練后,在晚會上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鐘情戲曲創作,寫戲紅遍全國

       
    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韓文新被分配到澠池縣城一中教學。1968年為了響應全國教師“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最終選擇了自己的家鄉,后來因為自己在戲曲上的成就,被以文化教員的身份調至偃師文工團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真正的戲曲創作之路。在創作之路上韓文新結交了不少知己,原海友便是其中之一。
       
    1971年,偃師成立了縣文藝創作組,主要人員就是韓文新和原海友。為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好劇目,韓文新與原海友到邙嶺去體驗生活。交糧票,吃派飯,住農家。期間去過東蔡莊、申陽、周山。最終創作出了《紅嶺莊》戲曲劇本,后來又創作了中型戲《鐘聲嘹亮》,由當時的偃師豫劇團表演,并在洛陽地區進行了匯演,反響十分強烈,此舉給韓文新的創作之路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韓文新結識的第二個知己是劉志清。他們二人的合作讓韓文新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粉碎“四人幫”后,遭禁錮十年之久的古裝戲恢復演出,文藝創作也獲得了自由。1979年12月,洛陽地區舉行喜劇匯演,韓文新與劉志清創作的古裝諷刺喜劇《攀龍附鳳》參加洛陽地區戲劇調演,該劇一炮打響,獲得一等獎。
       
    后來該劇改編為古裝故事片《烏紗夢》,并由河北電影制片廠搬上銀幕。1988年,《河南戲劇》發表此劇本,在此為該劇打響了知名度。此后,全國各地開始排演這部戲,并在全國60多家劇院內演出,后來河南電視臺對這場戲進行錄播,同年春節期間在電視上播出。
       
    不僅如此,一位北京的導演對這部戲情有獨鐘,一定要將其搬上銀幕。于是韓文新用了20天時間將戲曲劇本改成電影劇本,由此古裝故事片《烏紗夢》誕生了。并由河北電影制片廠出品,全國上映。
       
    韓文新回憶:“當時我拿著《攀龍附鳳》劇本去參加洛陽的劇本分析會,會議快結束時才輪到我念劇本,結果只念到一半就讓我通過了。”說到這里,韓文新老先生眉宇間露出了笑意。
       
    當時,偃師的許多人愛看“老包戲”,但此類劇本卻很少,戲也不多。韓文新便投入創作了《二下陳州》劇目,同樣大獲成功。該劇與《攀龍附鳳》成為韓文新的代表作,并一直演出至今,共有4000多場。

    傾心河洛大鼓,整理結集成書

    韓文新一生癡迷戲劇創作,對“河洛大鼓”情有獨鐘,40多年來,他創作劇目無數,從2013年6月份開始對河洛大鼓的曲目進行收集、匯編,并按照內容和形式進行分類,如今第一冊已經編訂成冊。
       
    韓文新的專心創作時期一直持續到1984年。這一年,45歲的他擔任了偃師文化館館長,曲劇創作已成為業余之事。當時“河洛大鼓”處于低潮,韓文新不愿看著家鄉的傳統文化就這樣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便舉辦了“河洛大鼓”書會,一年一期。由于沒有經費,他就把活動放在農村進行,所有的開支都由他自己承擔,目的只是為了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那一時期,說唱的、欣賞的、學藝的人蜂擁而至,“河洛大鼓”表演氛圍在我市空前高漲。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韓文新,腿腳跑不動了。但是他對“河洛大鼓”的那片癡心仍未改變。于是他拿起筆,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后繼無人,劇本雜亂無章,是河洛大鼓最大的弊病,只要這兩個問題得以解決,這一文化瑰寶才能發揚光大。”韓文新信心滿懷的說道。
       
    為了保護這一文化遺產,不使其失傳。韓文新開始收集“河洛大鼓”的演唱曲目和劇本,從2013年6月份開始,他和“河洛大鼓”的傳承人陸四輩商議,從他說唱的曲目開始收集,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開始整理,一個曲目一個曲目開始收集,經過半年時間的整理和收集,最終匯編成冊。此舉對保護和傳承“河洛大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我有生之年,準備一年出一本集子,將‘河洛大鼓’中的優秀曲目傳承下去。”韓文新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偃師網(2014-04-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