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洛陽

豫西梆子靠山簧 莊稼佬也會唱幾腔

2013/4/15 10:24:57 點擊數: 【字體:

豫西梆子靠山簧 莊稼佬也會唱幾腔
靠山簧第六代傳承人喬社斌在表演。(資料圖片)

    豫西靠山簧(以下簡稱靠山簧)又名豫西老靠調,也叫豫西梆子,是豫劇的一個聲腔體系,由明嘉靖至萬歷年間(公元1522年—公元1619年)的靠山吼演變而來,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靠山簧的大本腔唱法蒼涼悲壯、激越高亢,在現代豫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如今,靠山簧歷經數代藝人的傳承,在戲劇匯演、廣場文化、慶典慰問等活動中時有演出,深受群眾喜愛。其主要調門分為二八、慢板、流水、飛板四大正板,代表劇目有《關公拜壽》、《出五關》、《困麥城》、《收岑朋》、《收吳漢》、《困狼山》、《破天門》、《取西川》等。

  1 明朝中期 問世嵩縣

  “豫西地處山區,因當時唱戲無擴音設備,為取演唱回音效果,多依山平土為臺,選靠山或對應大山處演唱,當時這種唱腔被群眾叫做‘靠山吼’,后來靠山吼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富有特色的劇種——靠山簧。”靠山簧第六代傳承人、嵩縣戲曲家協會副主席喬社斌說。

  據《嵩縣戲曲志》記載,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嵩縣庫區鄉安嶺村的木偶戲班和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嵩縣庫區鄉古路壕村的卷戲班,都一直沿用靠山簧聲腔。 

  據有關史料記載,歷經元末戰亂,明初社會基本穩定,明朝中期,河洛地區的戲曲活動得以長足發展。“明嘉靖至萬歷年間,靠山吼在嵩縣問世。”喬社斌說,靠山吼后來流傳于周邊州縣,使當地戲曲活動空前活躍。時至今日,在嵩縣盛行的“圈鼓圈戲”、“唱小曲”、“踩高蹺”、“玩故事”、“玩猴戲”、“木偶戲”和后來形成的“卷戲”,大都采用靠山吼聲腔演唱,其演藝規模也由民間演藝活動發展到由紳士名流率領,在官方認可的祭祀、典禮和廟會等大型慶典活動中演唱。

  喬社斌說,嵩縣庫區鄉古路壕村卷戲班被稱做開創靠山簧的始祖班,該班于明朝晚期成立,在沿用靠山吼聲腔百余年后,于清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將其改為靠山簧。起初的靠山吼是一種流行聲腔,很多民間藝術形式都采用這種聲腔。后來的靠山簧,男腔激越悲壯,女腔哀怨纏綿,聲腔明亮,字正腔圓,漸漸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劇種,深得群眾喜愛。

  嵩縣有民謠盛傳:“靠山吼,卷羅簧(卷戲、羅戲、二簧),豫西梆子靠山簧,莊稼佬也會唱幾腔。”

  2 傳遍豫西 影響中原

  靠山簧最初以蟒靠戲(朝代戲)為主要劇目,以紅生戲(專指關羽戲,亦稱老爺戲)為主要代表,到清道光、咸豐年間(公元1821年—公元1861年),逐漸發展到有小生、老生、武生、花旦、大花臉、二花臉和丑等10多種行當,后逐漸形成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其基本功分為“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清末至民國初期,嵩縣老城藝人賈書林開創同慶班,以“鐵嗓子”著稱,被譽為“豫西第一紅生”。20世紀30年代,同慶班班主段遂興、段寶興各以“神蔡陽”和“活關公”著稱。同時,閆莊的程繼舟、庫區的管老虎、田湖的韓佳旦、德亭的段喜蛾等藝人也相繼創辦10多個靠山簧戲班。段寶興、程繼舟等曾率班走豫東、跨豫南巡回演出,使靠山簧傳遍豫西,影響中原。

  新中國成立前后,以喬文朝、曹天社、馬國貞、王讓、羅堂、袁福舟等為代表的名藝人和周邊同門藝人將靠山簧發揚光大,使其達到鼎盛。其中,曹天社最為著名,他為靠山簧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8年,曹天社榮獲“叱咤中原——河南戲曲特別榮譽獎”,成為豫西調代表人物。

  3 后繼乏人 亟待傳承

  靠山簧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其聲腔獨具豫西地方特色,豐富了豫劇的唱腔藝術,為中國地方戲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現代文明對傳統戲劇造成一定沖擊,目前靠山簧正遭遇后繼乏人的困境。

  作為靠山簧傳承人,喬社斌創辦了嵩縣文化藝術聯誼會,成立了豫西靠山簧研究學會,撰寫整理戲曲資料,組織戲曲大賽,參加研討會、廣場文化活動、慶典慰問活動,深入機關、學校、軍營、敬老院義演。近年來,他參加各類演出達600多場次。

  喬社斌說,如今,他的演出仍然能博得群眾喝彩,平時,很多演出活動的主辦方會請他到場助興。

  目前,喬社斌已撰寫《嵩縣戲曲藝術》、《豫西靠山簧淵源嵩縣四百年史略》、《豫西老靠調選》等戲曲資料,還將聘請戲曲界專家、學者參與其中,整理、挖掘、撰寫豫西靠山簧的戲曲資料。同時,他還將爭取各方支持,創辦靠山簧藝術學校,希望靠山簧這門藝術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原標題:豫西梆子靠山簧 莊稼佬也會唱幾腔】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作者:李三旺 2012年5月2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