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與品牌 >> 瀏覽洛陽

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

2013/4/15 8:48:31 點擊數: 【字體:


    為進一步繁榮古都洛陽的旅游文化,推動旅游事業向縱深發展,2000年,河南省、洛陽市旅游文化等相關單位委派以洛龍區旅游局局長石詩龍同志為首的洛龍區挖掘整理唐代“十萬宮廷樂舞”古文化,領導小組對洛龍區所轄的徐屯、田山等地進行調研。史料上有這樣的記載:清末民初時期,洛陽地區徐屯、田山、老貫莊、石人、孫旗屯、東關爽明街等十幾支民間宮廷樂隊,在每年的關林朝圣大典上爭相登場,展示各自的演奏技藝:“威嚴的黃羅傘,兩旁飄揚著數十面彩旗,嘹亮的馬蹄號與鏗鏘的鑼鼓聲交相輝映,笙管齊鳴,音韻悠長,場面十分紅火” 。

    領導小組根據史料的記載和得到的信息,決定從田山村入手。目前,只有田山村還保留一支二十多人的宮廷樂隊,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九十余歲,最小的也已六十多歲,他們仍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往下傳承,演奏的曲目只有《嵩岳調》、《頌太平》、《青天歌》、《富貴不斷頭》等七、八首曲子。為拯救“皇家絕響”,洛龍區旅游局請來了諸多史學家和音樂家參與挖掘整理工作,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洛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胡昭俊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拿出了自己從五十年代起就開始挖掘整理的樂譜,其中有1956年他在徐屯采風時老藝人贈送給他的工尺譜抄本和他在1962年為市人民文化館編寫的《民間器樂曲選》共120余首宮廷樂的原始資料,為十萬宮廷樂舞后來的挖掘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2002年,由政府搭臺,公司化的運作方式成立了“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按照史料記載和對龍門石窟萬佛洞佛坊、奉先寺背光、八作司佛坊等二十一個音樂洞窟,一個經幢,兩個佛座的考察,發現大小不同的樂隊組合三十四組,共有十八種樂器,總數為一百七十六件。唐朝樂隊的編制與現在有所區別,那個時候沒有過拉弦樂器,只有打擊、吹奏、擊弦(彈撥)樂器,樂舞團成立后立即在田山樂隊只有管子、笙、橫笛、云板、星(碰鈴)等為數不多樂器的情況下添置了編鐘、石磬、風鼓、細腰鼓(打擊樂器類)、嗩吶、排蕭、陶塤(吹奏樂器類)、箜篌、琵琶、中阮、大阮(阮咸)、古箏(彈撥樂器類)。這些樂器的加入,基本上恢復了唐朝時期樂隊的編制。從這些洞窟中發現伎樂天和伎樂人共一百七十六身,這些飛天形象舞姿多樣,表情生動。有的身穿細腰長裙,出胯側腰,伸右足尖點地,上身向右傾斜,雙臂撫頭;有的身穿長褲,雙手托掌于頭頂,左腿直立,右膝曲掖,飄帶飛揚于身體兩側;有的手拿巾、撫等道具,雙臂柔婉舒展,蘭花手輕舉巾或拂塵,微出胯,稍傾頭,體態松馳、自然;有的高綰發髻,穿袖口狹長輕紗;有的披著環繞豐腴身體的帛帶。這些生動的造像反映了唐代樂舞的繁榮景象。

    根據這些豐富生動的造像,樂舞團編排了一批舞蹈。如《頌升平》(又名荷花燈舞),是依據龍門石窟蓮花洞窟頂中六個大蓮花飛舞的供養飛天的造像而編排的舞蹈,她們昂首挺胸,雙臂舒展,頭頂蓮花,形態各異,動態強烈,舞人在中,伴奏樂人在兩旁。這是典型的漢族舞蹈“文舞”的一種形式;再如樂舞《春江花月夜》,這個舞蹈早在唐朝的十部樂中的清樂中就已有記載:舞者服飾為碧輕紗衣,裙襦大袖,畫風云之狀,漆鬟髻,飾以金銅雜花,錦履;再如舞蹈《飛天》,就是依據龍門石窟“萬佛洞”中趙客師洞等洞窟中飛天的造像編制的,飛天即佛教中的八部護法神中的乾隆闥婆和緊那羅,她們是歌神和樂神,在佛國世界中的任務就是娛佛,這些佛國中的音樂總是圍繞在佛的周圍。專門歌舞的供養飛天一般是披巾圍繞,后帶飄拂,騰空飛舞,專門奏樂的伎樂飛天手里拿著各種樂器,動作自由,舉止飄逸,她們是佛教中最優美的形象。按照這些資料,樂舞團排練了一批節目于2002年四月在龍門石窟商業街演藝廳正式演出。

    2003年樂舞團開始吸收新鮮的血液,招聘大專院校的畢業生作為樂團的主要力量。為尊重歷史,樂舞團先后派人到北京、西安等地的中國古都學會、中國唐史學會、中國武則天研究會請教專家學者,從演員到服飾、樂器的配置、舞蹈的編排、樂曲的發展等方面進行整理加工,樂舞團演出水平的迅速提高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認可,獲得了“音樂活化石”、“河洛一絕”、“皇家絕響”、“中原第一家”等諸多美稱,為中國古典文化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使瀕臨滅絕的一千多年前的藝術形式重現了昔日的風采。

    由此,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便成為國內外各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香港各大媒體、美國的《音樂中國》、《河南日報》、《大河報》、《旅游報》,《臺商》雜志、河南電視臺、洛陽電視臺、《東方今報》、《經濟觀點報》、《洛陽廣播電視報》、《洛陽日報》、《洛陽晚報》等諸多媒體近年來相繼報導了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活動的情況,僅我們搜集到的各類報道就有數百余篇,眾多知名人士給予了高度贊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原文化部部長高占祥觀看演出后欣然題詞“樂舞怡神”。

    2002年以來,樂舞團先后應邀參加了中原旅游交易會、世界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及其文化發展委員會成立和第二屆中國世紀大采風活動、2002年上海國際旅游交易會、在鄭州舉行的全國旅游局長會議專場演出、由文化部舉辦的民間專業文藝團體團長研討會開幕式演出活動,代表河南省參加“情系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及“情系浦江,感知河南,中原文化上海行”的大型文化廣場活動,2004年、2005年參加了國際韓氏祭祖大型演出活動和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2006年參加祭周公大典,并于2005年八月與日本民間藝術代表團在龍門石窟同臺演出。

    關于為什么叫“十萬宮廷樂舞”這一稱謂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樂舞隊是由武則天拿出十萬胭脂錢組建的,二是說隱喻女皇統治的十萬江山穩如磐石之意。而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劉志清先生是這樣解釋的:一是它融會萬國,把周邊許多國家許多兄弟民族的文化融會在一起;再一個就是它聲勢浩大,有時候一個舞蹈就由一千多人來表演;還有就是輔助國政,用它來提高武則天政權的威望和凝聚力。

    武則天一生信佛,曾稅天下僧尼,人出一錢,募得七十萬貫錢財修建龍門石窟,唐高宗(李治)上元年除夕,時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則天率文武朝臣駕臨龍門。參加盧舍那大佛的開光儀式,武則天生前曾多次帶領文武百官到龍門禮佛,龍門石窟不少洞窟都有禮佛圖,登基后武則天為了神化自己的權威,更加投入佛事。

    2004年八月四日是農歷六月十九日,傳說這一天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各地的佛教徒將要龍門石窟拜佛,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和龍門石窟聯手打造了再現一個一千三在年前武則天稱帝后到奉先寺禮佛的宏大場面——“武皇禮佛”。首演之日,數百名居士(佛教信徒)隨著武皇的隊伍向盧舍那大佛三拜九叩,場面甚是壯觀。從這天起,“武皇禮佛”作為龍門石窟新的內容,在近半年的時間里連演三百多場,接待中外游客數十萬人次。

    目前,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既能在舞臺上表演具有濃郁唐韻的整臺歌舞晚會,又能參加大型祭祀、慶典、迎賓禮儀活動。

    2002年以來,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經常被邀請到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等地表演。

    2006年十二月應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再次赴上海在上海大劇院作專場演出。2007年元月又隨省、市政府代表團赴香港演出,省委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是河南旅游文化的一張面熟的名片”。

    2006年六月五日,洛陽日報發表的“洛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細要”中指出:深度挖掘周、漢、唐文化,培育《河洛風》、《十萬宮廷樂舞》等旅游文化品牌。【原標題: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舞臺中國網 2008-6-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