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依托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五朵金花’亮麗名片
2012/4/18 10:18: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孟津縣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品牌,著力將平樂牡丹畫、王鐸故居、龍馬負圖寺、漢光武帝陵、小浪底風景區打造成耀眼的“五朵金花”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為“加快孟津崛起、爭進經濟強縣”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依托平樂牡丹畫,打造“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孟津畫牡丹之風世代沿襲。平樂農民牡丹畫,藝術特點明顯、地域色彩濃郁,吉祥富貴、雅俗共賞。近年來,孟津圍繞牡丹文化,以打造“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為目標,進一步加大對牡丹畫產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在繼續壯大創作隊伍、提高繪畫創作水平、擴大對外影響的基礎上,通過結構調整和公司化運作,大力發展與之相關聯的休閑旅游產業,結合環洛陽市區花卉苗木林果帶建設,積極發展花卉種植,配套建設文化旅游產品集散市場,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演藝節目,著力把平樂打造成集藝術創作、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教育培訓、產品交易為一體的全國牡丹畫產業基地。
目前,投資4838萬元、占地63畝、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的“中國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其200套公寓式畫家創作樓和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美術館培訓中心綜合樓已投入使用,并成功舉辦兩屆全國農民牡丹畫精品展。同時,孟津與洛陽鼎潤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3億多元,建設旅游文化產業園、漢魏文化演繹園、精品牡丹觀賞園三大園區。目前,一期建設規劃已經落實到位,各園區生產道路已經成形,電力和水利等配套設施正在緊張建設中,牡丹觀光園已栽植各種牡丹650畝,整地打坑2800畝。
依托王鐸故居,打造海內外著名書法朝圣地
孟津書法文化底蘊深厚,是大書法家“神筆王鐸”的故鄉。王鐸作為明末清初中國書壇的領軍人物,書尚剛健,取法高古,張弛有度,氣勢豪邁,被稱為“自唐懷素后中國書壇第一人”。孟津,正是因王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尊崇地位及留在其故居的90塊稀世珍寶《擬山園帖》,在國內外書壇頗具影響。
王鐸故居位于會盟老城村,總面積5.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共收藏王鐸書法代表作品《擬山園帖》石刻等200多件,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該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王鐸書法文化,以打造海內外著名的書法朝圣地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改造王鐸故居及其周邊環境,著力引進有實力、有戰略思維的公司進行高層次建設、高水平管理。
去年以來,該縣以創建“中國書法之鄉”為契機,先后投資1000萬元,對王鐸故居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建起了王鐸書法學校、王鐸故居商務會館、中國書法名人大觀園和面積1500平方米的書法展廳,開設了中國書法大論壇。2011年11月17日,孟津在王鐸故居成功舉辦了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暨首屆“王鐸杯”全國書法大賽,進一步擴大了王鐸故居的對外影響力。同時,孟津與浙江世通集團和洛陽卓沐裝飾有限公司合作,加快景區二期開發,著力將王鐸故居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書法創作和研修基地。
依托龍馬負圖寺,打造全球華人尋根問祖圣地
孟津是“河圖”的發現地、中華易學文化的發源地。龍馬負圖寺始建于公元31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華文明史上地位尊崇。目前,景區正積極尋求對外合作。
孟津縣委、縣政府積極培育旅游支柱產業,兩次投資500余萬元,重修龍馬負圖寺,以盡現其原貌。修復后的龍馬負圖寺,占地40余畝,規模宏偉,供殿巍峨,山門峻拔,登臨邙山可鳥瞰全貌。該縣將圍繞龍馬負圖寺,以打造全球華人尋根問祖圣地為目標,搶抓洛陽市委、市政府將“河洛之根”列為洛陽新“四張名片”之一的重大機遇,抓緊編制景區發展規劃,擴大景區規模,恢復歷史盛景,提升文化品位,著力把龍馬負圖寺打造好、提升好,使其真正成為河洛文化的起點、華夏文明的原點,成為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孟津注冊成立龍馬負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定期組織全國易學專家和社會精英開展學術交流;實施龍馬負圖寺景區擴建工程,已與洛陽金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目前,該縣已籌集資金6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開設《易經》文化培訓班,建設易經學院,成立易經協會等;建立龍馬負圖寺網站,推出網上門票銷售系統,組織人員到洛陽各大旅行社進行推介;積極編制龍馬負圖寺景區發展規劃,精心包裝、推介項目,加大招商力度,擴大景區規模,恢復歷史盛景,提升景區品位。
依托漢光武帝陵,打造省內最具代表性帝王陵景區
漢光武帝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保存最為完好的帝陵之一。據史料記載,漢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陵園呈長方形,占地6.6萬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高17.83米,周長487米。陵園內現存隋唐古柏1458株,在全國絕無僅有。園內石碑林立,其中有一塊石碑很特殊,橢圓型的碑體很薄,在碑身上有一個小小的圓洞,將耳朵貼在這個洞上,可以聽到黃河的濤聲,非常奇妙。
該縣將圍繞漢光武帝陵,以打造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景區為目標,盡快啟動漢光武帝陵景區二期開發工程,進一步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擴大景區規模,突出東漢文化特色,策劃參與性游覽項目,提升景區的規模、品位和檔次,努力使景區面貌早日提升,綜合效益早日放大。
該縣已自籌資金在漢光武帝陵中興碑前設置了仿古香爐,在祠院增添了“二柏擎鐘”,開發了拓片拓印項目,增加景區觀賞內容,形成了新的旅游商品。去年9月,孟津與劉氏宗親、劉秀后裔劉宏巖合作,投資10億元提升漢光武帝陵景區檔次,將新建大型停車場、劉氏祠堂、人工湖、影視城、大型游樂場等,打造集旅游、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觀光旅游勝地,使景區面貌早日改善,景區品位早日提升,綜合效益早日顯現。
依托小浪底景區,打造黃河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舉世聞名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座落在孟津縣境內。近300平方公里的浩瀚水面,山水相連,島嶼林立,港灣縱橫,由此形成的小浪底風景區,自然景觀與黃河文化交相輝映,是河南省重要旅游景點,被譽為“北方的千島湖”。
近年來,該縣以黃河文化為紐帶,搶抓國家旅游部門、河南省政府加快沿黃精品旅游景區建設的機遇,不斷推進小浪底風景區在建旅游項目的進度,盡快形成新一輪開發建設高潮,全面提升景區的檔次和影響力;同時,將高層次、高水平開發與之相呼應的西霞院風景區、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主題公園,努力將孟津建成黃河中下游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全國聞名的休閑度假勝地。
目前,黃河小浪底體育生態苑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結束,黃鹿山度假區二期、河清苑旅游開發工程正加緊建設。同時,孟津與小浪底建管局在小浪底專用公路、星級酒店、沿黃旅游大通道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合作,近期將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孟津以小浪底風景區為核心,融合西霞院風景區、黃河濕地保護區、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主題公園,引進中原康城集團投資50億元,開發建設黃河西霞院旅游項目。
孟津縣委書記吉振華說:“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孟津縣委、縣政府真抓實干,求實求效,一定能把‘五朵金花’打造成孟津的五張亮麗名片,打造成該縣的五個文化精品工程,使‘五朵金花’早日盛開河洛大地,助推孟津崛起、中原崛起!”(洛陽網) (原標題:孟津依托平樂牡丹畫光武帝陵等打造文化精品工程)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