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色彩,瑰麗的畫面,夢幻的絲綢之路……昨日上午,在“牡丹使者”重走絲綢之路大型文化采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當紅色的綢緞被揭開,大型三彩壁畫《絲路起點·洛陽》呈現在眾人眼前時,現場的贊嘆聲不絕于耳。
石辟邪、漢闕、漢瓦當、駝隊、伊斯蘭紋飾、古羅馬紋飾……人們紛紛走到壁畫前,小心翼翼地觸摸那瑰麗的畫面,細數畫面上和絲綢之路有關的歷史文化符號。
為什么要創作一幅這樣的大型三彩壁畫?在創作的過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洛陽晚報記者日前來到創作現場,聽郭愛和老師講述。
絲路情深 幾易其稿完美演繹
10日10時許,在洛陽師范學院附近的三彩藝窯廠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同幾名工人小心翼翼地將幾塊精心燒制的三彩壁畫取出,一一放置在地上。此時,雙眼布滿血絲的郭愛和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聞言,一旁的工人和其他設計人員也都面露微笑。“為了這幅壁畫,郭老師已經三天三夜沒合眼了。他不斷修改設計方案,燒出的作品也多次返工。”大家說。
這幅剛剛出爐的大型壁畫長300厘米,寬60厘米,右側有幾個篆字“絲路起點·洛陽”。“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而三彩又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符號,將兩者結合起來,用繽紛的三彩演繹大家心目中那條充滿夢幻色彩的絲綢之路,是我長期以來的夢想。”郭愛和說,其實,早在學術界開始爭論洛陽是不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時候,他就想用三彩創作一幅有關洛陽為絲綢之路起點的壁畫,腦子里也構思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嘗試著燒制了多次,但總是不理想。
“前段時間,我在報紙上看到洛陽日報報業集團要組織重走絲綢之路的大型文化采風活動,現在又正值絲綢之路申遺的關鍵時刻,這幅壁畫的創作已經迫在眉睫。”郭愛和笑著說,最近這些天他幾乎天天窩在工作室里,一想到創意,就趕緊付諸行動。終于,在10日上午,壁畫完美出爐。
三彩演繹 夢幻絲路起點洛陽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我市文史界的專家學者以及現場的市民對壁畫贊不絕口。
這幅大型壁畫由5塊邊長為60厘米的方形三彩壁畫組合而成。畫面的整個背景以黃色為主,代表著浩瀚的沙漠和母親河黃河,大量東西方文化藝術元素貫穿其中。在三彩窯變藝術的演繹下,畫面色彩艷麗,極富流動之感,遠遠望去,猶如一匹瑰麗、柔滑的絲綢鋪展開來。
郭愛和介紹,這幅壁畫經過立線、施釉、燒制等數十道工藝,同時加入三彩之陰刻工藝,經高溫燒制、窯變,最終把絲綢之路上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方文化元素用三彩工藝完美地表現出來。作品整體背景運用三彩釉色獨有的流動和窯變所表現出的藝術效果,使整個畫面呈現出猶如絲綢般的柔美之感,與作品名稱《絲路起點·洛陽》相得益彰。
我們注意到,畫面最右側展現的是洛陽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漢石辟邪的風采。只見它昂首挺胸,凝視遠方,猶如一頭東方雄獅。除了石辟邪,還有代表著漢魏都城的漢闕,最具漢代文化特征的藝術遺存漢瓦當,茫茫絲路上的駝隊……所有這些藝術符號無不在訴說著古都洛陽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歷史滄桑。
“為了展現絲路東方起點洛陽與西方起點羅馬之間的文化交融,我還采用了伊斯蘭紋飾和古羅馬紋飾,代表著西方文明的神秘之光。”郭愛和說,在這些文化元素的背后,是悠悠絲綢之路的路線圖以及用隸書撰寫的中國境內22個申遺點的名稱。
終極夢想 洛陽羅馬三彩“牽手”
“我的終極夢想,是制作一幅題為《絲路起點·羅馬》的同等規模的三彩壁畫,贈送給羅馬,讓兩個起點城市通過三彩‘牽手’。”看著自己精心燒制的壁畫,郭愛和說出了自己更長遠的打算。
洛陽晚報記者注意到,在郭愛和的工作室內,另外一些與絲綢之路沿途城市有關的三彩作品也在緊張設計和燒制中。這些三彩作品的題目分別為《絲綢之路·蘭州》《絲綢之路·敦煌》《絲綢之路·樓蘭》等。這些作品,都是郭愛和計劃帶在身邊,在參加重走絲綢之路活動時,贈送給沿途各個城市和申遺點的。
郭愛和說,在他的心目中,無論學術界如何爭論,洛陽都應當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因此,在設計這組作品時,他特意在名稱上進行了區別。
“洛陽是起點城市,壁畫的名稱為《絲路起點·洛陽》,其他城市或申遺點的壁畫均以《絲綢之路·××》為題,一直到羅馬,再將名稱改為《絲路起點·羅馬》。”郭愛和說,在這次重走絲綢之路的過程中,他愿意當一名洛陽絲綢之路文化的宣傳者和推廣者,向沿途的城市和群眾介紹洛陽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洛陽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概念深入每個人的心中。(記者 李燕鋒/文 張曉理 張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