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南莊木偶戲流傳鄉野上百年 生存遇困境發展令人憂

2013/7/23 9:26:54 點擊數: 【字體:

南莊木偶戲流傳鄉野上百年 生存遇困境發展令人憂

 南莊村的木偶戲有百年歷史

南莊木偶戲流傳鄉野上百年 生存遇困境發展令人憂

張春海老人親手制作的木偶

南莊木偶戲流傳鄉野上百年 生存遇困境發展令人憂

戲劇《下南京》的場景
 

  2009年,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其生存與發展仍令人擔憂,木偶戲的出路在哪里?

  □策劃經濟文化部

  □執行記者

  邵洋洋邵可強文李斐斐攝影

  閱讀提示|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世事艱難。某一天,還是小孩子的張春海在村里麥田旁的空地上玩耍的時候,遇到了村里的兩個長輩薛萬年和李學宗。這兩位長輩正在表演莊子里的一種傳統技藝——木偶戲。張春海一下子就被這種獨特的表演給吸引住了。

  隨后,張春海便跟著這兩位長輩走南闖北,到處給人表演木偶戲。讓張春海老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耍,就是將近70個年頭。

  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南莊木偶戲的代表性傳承人,張春海的人生就像他表演的戲曲里唱的那樣,充滿了酸甜苦辣、起起伏伏。而這也像極了“木偶戲”這一傳統的民間技藝在它百年的發展歷史中的悲歡離合、沉沉浮浮。人文洛陽,古村鄉韻,本期走進洛陽市汝陽縣陶營鄉南莊村。

  [起源]源于清末,自成一派

  木偶戲,又叫“傀儡戲”。據《后漢書·五行志》記載,漢代已有“作魁儡”。至北齊時代,中國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據史料記載,到唐代時,開始出現了“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和布袋木偶。南莊木偶戲,正是“杖頭木偶”的一種。

  “我們南莊木偶戲最早應該是出現在清朝末年,我們的祖師爺名字叫李孟良,他是那時候的秀才。”作為南莊木偶戲的第三代傳人,張春海老人說起南莊木偶戲的歷史如數家珍。

  當時,25歲左右的李孟良和鄰村的幾個伙伴開始學習表演這門技藝,這也是南莊木偶戲的起源。“現在,全中國的木偶戲有很多,但在我們河南,我們是唯一一家,而且和全國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樣。”65歲的南莊木偶戲的表演者劉煥君老人告訴記者。

  [發展]“木偶戲”的漸變與發展

  木偶表演時,生、旦、凈、末、丑,各個行當都分得十分清楚,整個表演也融合了音樂、舞蹈、戲曲等多種元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自彈自唱”的表演形式也漸漸地發生了改變。劇社中的音響師李保善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劇社中的老藝人們已經無法完成彈唱,只好跑到外地的一些專業戲劇劇團現場演唱并專門錄制一批音像資料用來排演劇目。

  南莊木偶戲的內容則大多取自傳統的歷史演義、民間傳說等,所用的戲曲門類為曲劇,現在經常表演的劇目有《鍘美案》、《鍘西宮》、《下南京》和《柜中緣》等。在跟記者介紹的同時,年紀有些大的張春海老人還親身示范,起范、轉身、定神、對眼等動作均一絲不茍,派頭十足。

  “從前,連我們表演用的木偶都是從外地買回來的。”南莊村的村干部李明杰告訴記者,后來,他們開始自學木偶的制作,“現在,木偶的頭、臉上的油彩、穿的衣裳、鞋子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張春海老人是制作木偶的行家。他告訴記者,在農閑時節,若不需要外出表演,他就專心致志地做木偶。他領著記者來到南莊村小學二樓的一間小屋子,這是學校存放廢棄教學用具的地方,也是他生活居住的地方。一張床、一個電磁爐、一個電風扇、一臺老舊的電視機,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張春海老人并不覺得艱苦,“看著大家都說自己做的木偶好看,心里邊就高興。”為了節省成本,張春海老人就把學生用完的舊書和作業本收集起來,用來制作木偶。

  大約十年前,一群山東人來到南莊村,表示要購買一套木偶,劇社里的成員紛紛上陣,木偶做好后,張春海老人還親自到山東,教授他們學習木偶劇。說起往事,剛剛還激動興奮的張春海老人開始變得有些難過。2010年,張春海曾經教過的山東學生把木偶戲帶到了上海世博會上,“我們表演的才是正宗的,但我們沒有抓住這個大好的機會”。

  [現狀]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生存與發展令人擔憂

  南莊木偶戲的發展,也充滿了起伏和波折。

  在特殊歷史時期,南莊木偶戲曾被禁止演出,演出的道具也大多被損毀。直到上個世紀80時代,當時村里的干部李明立開始設想把這門傳統的技藝給重新拾掇起來,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張春海。

  但李明立的想法卻遭到了張春海的拒絕。原來,因為少吃少穿,很多村民都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顧及這門并不能給大家帶來眼前好處的技藝。于是,李明立只好答應送給張春海100斤核桃,這才有了現在木偶戲的發展。“他可是下了血本嘍!”張春海笑著說。

  因為一直流傳于鄉間田野,南莊木偶戲并不為大家所熟知。直到2008年,南莊木偶戲入選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于2009年成功入選河南省非物質遺產項目,南莊木偶戲這才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南莊的老藝人們才開始帶著木偶戲走出汝陽,到洛陽、開封、平頂山、合肥等地演出。

  即使如此,南莊木偶戲的生存和發展仍舊很艱難。目前在洛陽從事廢品生意的劉煥君老人的二兒子告訴記者,雖然不反對父親閑來無事的時候表演木偶戲,但他自己對木偶戲的發展并不特別感興趣。

  [愿望]

  需要年輕人參與

  近幾十年來,受電影、電視、收音機和互聯網等音視頻技術發展的影響,木偶戲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面對木偶戲的生存困境,南莊村的老藝人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將這門技藝發揚光大。

  李明立發現現在的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動畫片和兒童劇,家長們也只得跟著看。受此啟發,“我們的想法就是做一些兒童劇,比如我們準備把《西游記》改成木偶戲。”記者在張春海老人的屋子里看到,一些動畫中的形象,比如孫悟空、豬八戒等角色的木偶已經做好,“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改編劇本、作曲和配樂”。

  “政府出錢,群眾聽戲。”當記者問到劇團現在的發展設想時,劉煥君老人脫口而出。在這個文化程度并不是特別高的老藝人看來,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劇團深入到學校、城市廣場、社區和工廠等進行木偶劇表演,不僅能夠提高藝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發展傳統技藝的重要舉措。

  “劇團成員的年紀都大了,我們還能表演多長時間?”記者前往南莊村采訪時,因事外出的木偶劇團團長薛平均特意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他的心事。他告訴記者,目前,村里正在籌劃成立一個學習班,招收一批有熱情的年輕人來學習木偶戲,“要想讓南莊木偶戲真正發展下去,還是需要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

  ●南莊木偶戲: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桿(與頭相連)和兩根手桿(與手相連)進行表演,也有三根桿。偶頭曾是木雕,現多為紙質,便于控制,也更加靈活。命桿為木、竹制;手桿,又叫“扦子”,與手、肘相接。偶頭內藏機關,拉動機關,嘴、眼可動。根據劇目不同,木偶外衣也有些許變化,但大多鮮艷亮麗。整體看來,木偶塑性自由,美感較強,表演時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如果您對南莊木偶戲有興趣,也可以直接撥打薛平均的電話:18736319293。(原標題:南莊木偶戲流傳鄉野上百年 生存遇困境發展令人憂)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07-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