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五年不脫衣睡覺為讀書
2012/5/14 15:57: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范仲淹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牛人,理學家或者說是道學家朱熹送給他的高帽子是“第一流人物”。范老先生是蘇州人,蘇州的“范公祠”至今掛著這五個字的匾額,是康熙年間名家手筆。即使“第一流人物”人在江湖也身不由己,范仲淹一輩子被人逼著公費旅游,把大半個中國都跑遍了。范仲淹夠牛,官也做得夠大,但有很多事情他還是搞不掂。
早年還是無名小子的時候,范仲淹跑到廟里求簽,問以后能不能當宰相,搖出簽來一看說不能,接著問那能不能當良醫,搖簽看還是說不能。范仲淹這回改搖腦袋了:這不能為民謀利,不是咱純爺們干的事啊。自己還沒混出來,就想著天下蒼生,這是經典的范氏派頭。過去鼓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醫生和巫師同列,屬于下九流,身為士子的范仲淹為濟世連藍領都愿意當,可見民本主義思想頑固如磐石。
范仲淹是苦出身,年輕時候托身在一個廟里讀書,飯都吃不上,每天就煮一鍋粥,等它凝成凍后切四塊,早晚各兩塊算一頓,菜就是咸菜加點醋。這些是我們小學就學習過的“斷齏劃粥”。某天該著范仲淹時來運轉,不知怎么發現那廟里埋著錢,范仲淹卻把它埋了起來。后來直到他功成名就,才想起來告訴和尚有這么檔事,把錢挖出來重修了廟宇。
幾年后范仲淹進了國立學校,同窗看他頓頓吃粥成了大宋粥王,就給他帶了點高蛋白,范仲淹放著一直到餿了都沒動。那哥們一看,兄弟你這樣可有點過了啊。范仲淹趕忙道歉,其實就是怕檔次一上去就下不來了。一次皇帝駕臨,大伙都跑去看熱鬧,范仲淹還埋頭發奮。同學問他干嗎不去,范仲淹回答說,以后再看也不晚。
范仲淹讀書不分晝夜,冬天太累了,就用冷水澆臉醒神。最邪門的傳說,是范仲淹有五年都沒脫衣服睡過覺,海軍陸戰隊都被他比下去了。 27歲那年,范仲淹進士及第,見到了幾年前他沒去參觀的皇帝,開始了他一生的東跑西顛。
晏殊覺得范仲淹是尊人物,就推薦他到中央任職,哪知道范仲淹到了那就捅馬蜂窩。
當時老太后垂簾聽政,20歲的仁宗皇帝沒有實權,冬至節氣皇帝還得領著各部門干部給老太太磕頭。誰都不敢吭聲,范仲淹跳了出來,說給老娘磕頭應該回家磕,皇帝老子怎么能在朝堂辦家里該辦的事。晏殊被嚇得夠嗆,說你不是給我惹事么。范仲淹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天打報告,要求太后把大權交還給皇帝。
范仲淹捅的這個漏子是連皇帝老子都不敢捅的,他的報告當然石沉大海,換來的是去山西出長差的任務。同事都覺得范仲淹這膽子不服不行,紛紛到城外給他送行,全說老范有種。
三年后太后駕崩,皇帝覺得范仲淹當初很夠意思,就把他招了回來。
沒多久皇帝和皇后鬧離婚,并且和宰相呂夷簡設計好了不許干部們插嘴。范仲淹挑頭糾集一幫同事去找皇帝,仁宗閉門不見,范仲淹來了勁,把皇宮的大門環砸得梆梆響,一面還喊:要廢皇后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跟我們商量。看看沒人理他們,范仲淹倒越戰越勇,約好大家明天下班后堵著呂夷簡死磕。
第二天早上,范仲淹的老婆拽住他,讓他別惹事招禍了。范仲淹頭都不回就走,不料半路上就通知他,該去浙江長期旅游了。皇帝大概也怕聽他口羅唆,緊接著就派人催他馬上走人。和范仲淹一起鬧事的那些人一個沒跑,全都背了處分。這次送范仲淹上路的人比上回就少了,不過還是有人夸老范不含糊。
過了幾年范仲淹又被調動回來,此時宰相呂夷簡風頭不減,把自己的狐群狗黨都安排了肥缺,范仲淹畫了一張“百官圖”給皇帝,請他看呂夷簡用的都是什么人。這下呂夷簡和范仲 淹成天死掐,偏偏這個當口范仲淹還在操心皇帝沒有兒子,去跟仁宗嘟囔應該立皇太弟為繼承人,像是笑話仁宗沒能耐生兒子,很傷皇帝老子的自尊。戰斗的結果,又是范仲淹接著游覽全國。
范仲淹的全國漫游正方興未艾,西夏元昊自稱皇帝,主動進攻宋朝,打得宋軍落花流水,朝廷急派范仲淹、韓琦、夏竦去西北滅火。韓琦和范仲淹是哥們,但對西夏卻各有一套,韓琦主張速戰速決,范仲淹認為大宋武備欠缺,應該打持久戰。
元昊再次進攻,韓琦下令迎戰。統軍將領任福冒險急追,在好水川中了埋伏,宋軍傷亡過萬,折損十幾員將領。回軍途中,數千士兵家屬哭喊著祈禱亡魂能夠跟著韓帥歸來,韓琦見狀不禁停馬掩面而泣。不久宋軍在定川再次大敗,范仲淹領軍6000前去收拾殘局,在京城對著地圖的仁宗接到消息,大松一口氣:老范出動,我可以放心了。
實際上范仲淹沒顯出怎么能打,宋軍兩次大敗都是主將求勝太切,葛優講話“大意了”,不見得老范跟孔明先生一樣料事如神,知道出戰必敗。但范仲淹看準了西夏是小國,因此用了抗戰時對付小鬼子的招數,堅守陣地跟敵人打長久消耗戰,玩的是大國打小國的戰略。范仲淹一方面和當地少數民族結盟,孤立西夏,一方面革新西北軍的軍事體制,安心跟元昊嚴防死守。元昊被范仲淹耗了幾年,沒辦法可想,只能派人求和。
看著西北沒事了,皇帝招回范仲淹,要他出臺政治改革方案。范仲淹開始對現有官僚大動手術,手上拿著干部考核表,不合格的就一筆勾銷。改革派干將之一富弼對他說:你只管一筆勾銷,不管人家一家都要哭天搶地了。范仲淹回答:一家哭總比一省哭要強。
這么強硬的淘汰辦法,招來了成群敵人的一擁而上,痛扁范仲淹一伙。這是一場大規模群毆,但范仲淹他們不是對手。敵方的夏竦出了個怪招,他讓家里的小保姆苦練石介的筆跡,然后用石介的名義給富弼寫信,信中說打算廢掉仁宗皇帝。石介和富弼都是“范黨”,這封信成了他們謀反的證據。仁宗為人不糊涂,不相信有這回事,但是這個事情出來后謠言漫天飛,形勢越來越烏七八糟,仁宗灰心喪氣不想玩下去了。
這回范仲淹省得別人開口,自己主動請求滾蛋。
工資送光 家人窮得沒地方住
轟轟烈烈的開了頭鬧個虎頭蛇尾,一幫改革家全都風流云散。這個時候的范仲淹已經58歲,年老多病,可騰子京在岳陽來信請他為岳陽樓作記,范仲淹還是寫下了牛氣沖天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老虎死了架子不倒是這群人的一貫作風。當初范仲淹被呂夷簡擠出京城的時候,尹洙跑去跟皇帝說,我跟范仲淹是兄弟,范仲淹既然開路了,我也申請下課。這次革新失敗,尹洙又被打發到江西,窮困潦倒。范仲淹打報告接了尹洙過來養病,尹洙已經沒幾口氣了,臨死前還滿不在乎:死就死了,咱沒啥可怕的。
范仲淹的日子也到了頭,晚年的他還在不斷改換任所,終于死在了奔赴安徽任上的途中。范仲淹一死四海震動,連遠在西北的少數民族都為他齋戒哀悼數日,仁宗皇帝親自為他的墓碑題了“褒賢之碑”四個字。
范仲淹一生是真正的出將入相,但他從來沒過過什么舒坦日子。從上班領工資開始,范仲淹就喜歡四處散錢給人花,尤其愛資助貧困學生和士子。范家的家風是只要不來客人,每頓飯只有一個葷菜,大把銀子省下來全都送人。
范仲淹的兒子純仁一次收了五百斛麥子地租,船走到半路遇到大宋著名窮光蛋石曼卿。石曼卿剛一開口哭窮,純仁就連麥子帶船都送給了他,自己走了一個空身。回家見了范仲淹,才說在路上看見石曼卿,范仲淹馬上問:干嗎不把麥子送給他?純仁回答:已經送了。父子都覺得心安理得。
晚年范仲淹還用積聚下來的俸祿買了千畝義田,用來救濟族中的困難低保家庭。到范仲淹死時,范家財貨散盡,他的家人只能借官屋居住。【原標題:范仲淹為讀書五年不脫衣睡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