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晉城清廉典范》視民如傷的程顥

2014/12/26 17:55:40 點擊數: 【字體: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河南洛陽人,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勤奮好學,知識淵博。25歲時考中進士,歷任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縣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等職。程顥在晉城任職三年,世人多以其重教興學,創辦“程顥書院”而熟悉,殊不知,他還是一位勤政廉潔、名聲極佳的好官。他秉持儒家“仁者愛人、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心懷蒼生,視民如傷,把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付諸于郡縣治理實踐,深得百姓愛戴。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33歲的程顥任晉城縣令,這是他第一次出任地方長官,也是他一生主政地方的唯一經歷。正是在這里,他開始有了施展才華,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抱負的機會和舞臺。

    “立朝經濟善初終,理學真詮百世功。小試牛刀晉城邑,弦歌流衍溯遺風。”陳廷敬之孫陳名儉這首七言絕句,高度概括和評價了程顥對晉城文化教育發展的巨大貢獻和深刻影響。

    趙匡胤建立宋朝百年之后,晉城逐步從戰亂中恢復了元氣,經濟日漸繁榮,程顥來晉城時,正值鼎盛發達時期,一個縣所納商稅占澤州府各縣總稅的2/3,居山西前列。但文化卻極其落后,人們重武輕文,不喜儒術,上百年間,竟然無一人能在科舉中脫穎而出。針對這種現狀,程顥上任伊始,就把興教辦學作為其施政理念,以“興起斯文”為己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一是鄉鄉建校,使“諸鄉有校”。三年內,建起了72所鄉校和數十所社學。二是擇優錄取,因材施教。針對生員的分布及文化程度的高低,鄉校、社學及重點學校分別錄取,擇其優異,為置學舍糧具,聚而教之。三是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師進行嚴格的考核,“教者不善,則為易置”,對不稱職者,及時進行撤換。四是親自示范,言傳身教。繁忙的公務之余,親自登臺授課,兒童所讀書,親為正句讀。五是營造重視教育的濃厚社會氛圍。程顥“暇時親至,召父老而與之語”,還經常進行督促檢查,“朝夕督厲,誘進學者”。

    經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全縣上下,從官到民,形成了崇學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促進了晉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元豐年間,時任河東提點刑獄兼提舉義勇保甲的黃廉,詩曰:“河東人物氣勁豪,澤州學者如牛毛。”“邇來習俗益遷善,家家門戶爭相高。驅兒市上買書讀,寧使田間禾不薅。”程顥進行文化思想啟蒙,倡導崇文重儒的風氣更是影響了晉城數百年,從金元到明清,歷代造就了李俊民、郝經、賈魯、王國光、陳廷敬等一大批政治、經濟、文化人才。

    除了重教興學外,程顥作為一位理學宗師、政治活動家,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廉潔自律,把“以民為本”“以政為德”等思想貫穿于施政的各個方面,在晉城期間,關心人民疾苦,采取了減輕百姓賦稅的措施,留下許多佳話。比如,當時宋朝政府有一種科買制度,也就是每年都給地方下達有征購任務。每當征購任務一來,必然物價飛漲。這時,老百姓必須用高價買進,再以低價賣給官府,百姓苦不堪言。為緩和這種情況,程顥揣度朝廷征購所需數量,讓富裕人家預先儲備當年上面所需之物,到征收時再讓其合理定價賣出。這樣富家可取得一倍左右的利息,而鄉民的負擔也比過去減輕一半以上。又如,晉城縣所收糧賦,每年照例要送至邊疆,但是道路遙遠,運輸不便。如若在近處買進,則價格昂貴。為解決這一問題,程顥選擇了一些信得過的大戶,令其預先在邊地郡縣采購糧食,這樣就大大節省了運費,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程顥注重濟貧幫困,遇到災荒時節,他把縣金庫里的錢暫借給困難戶,使群眾自救,渡過難關。當上面負責督察的官員過問時,就告訴人家說:“這些錢縣令已派了用場,但不是進了自己口袋,請你不要追究”。他還按照各戶家產的多寡,合理調整差役制度,實現了合理負擔。

    程顥在晉城的德政故事還有很多。他重視對民眾的日常教化,“民有事至邑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長上”。加強社會管理,“度鄉村遠近為伍保”。勸導鄰里之間互相幫助,“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使“奸偽無所容”,杜絕了社會治安中的不穩定因素。對鰥寡孤獨、殘疾之人,亦給予關懷,“凡孤煢殘廢者,責之親戚鄉黨,使無所失”。甚至對過路之人,生病之人,亦多過問,使“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養”。

    程顥在廉政方面,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曾做詩云:“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他把“視民如傷”作為座右銘,并常常對照檢查,自嘆“常愧對此四字”。正因為他能夠自覺堅持嚴于律己,人品正,官品正,他的屬下都能夠守法奉公。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程顥在晉城任職期滿,調往京城開封任職。聽到他要走的消息以后,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前來送行。“民哭聲振野,沿街設香案、擺貢品,夾道相送,牽衣頓足者不計其數。”后人在城中建起明道先生祠,以“觀先生之容,誦先生之書,行先生之行”。后經演變,留下了今天的“程顥書院”。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由于程顥按照仁政原則,施行恰當的施政措施,不僅當時惠及百姓,深受擁戴,而且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歷代效法的榜樣。程顥去世二百多年后,有個叫熊禾的人寫下《與程縣尹》一詩,表達對程顥的尊崇:

    我思程伯子,試令晉城邑。

    豈弟父母人,一念誠懇惻。

    存心民必濟,正己吏自格。

    雖然一邑小,允矣天下式。□晉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太行日報(2014-12-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