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從女兒節到婦女節”之 姑娘我不是“婦女”

2014/3/7 10:04:42 點擊數: 【字體:

     又快到三八婦女節了。

    《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婦女”的:“成年女子的通稱。”如此看來,年滿18歲的女子都是婦女。

    有意思的是,你要是直呼某時髦女郎為婦女,八成她會很不開心地罵你:“你才是婦女呢!你們全家都是婦女!”

    在不少女人心里,“婦女”等于衰老,等于拖兒帶女、邋里邋遢的大媽,整日圍著鍋臺轉,毫無光鮮靚麗可言。

    大凡女人,都拼死也要拽住青春的尾巴。所以她們每年都在吶喊,要求將“三八婦女節”改為“三八女人節”,一字之差,仿佛就能成就大媽變少女的巨大飛躍,足以撫慰她們虛榮脆弱的心。

    就給節日取名的討巧性而言,萬惡的封建社會也有不可惡的地方:在古代,女人的節日被稱為“女兒節”。

    女兒,多么嬌嫩的稱謂啊!只這么一叫,過節的女子似乎都成了羞答答的牡丹,含苞待放正青春。

    古人啥時候過女兒節?專家們說法不一。

    一說是農歷五月初五。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逢此日,父母便會打扮女兒,給她換上新衣裳,往她的頭上插石榴花。在洛陽民間,這一天,已出嫁的閨女得捧著油角子(一種油炸食品)、粽子,回娘家探望老娘,名曰“麥子到場,閨女瞧娘”。當丈母娘的,也要帶上油角子去女婿家看看,說是看閨女,其實是給閨女的婆家人瞧的。

    一說是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其主題是姑娘們對月乞巧。鄧拓在《中國古代的婦女節》一文中,力證此日便是古代的婦女節。遺憾的是,現在樓房越來越多,葡萄架越來越少,對月乞巧的姑娘行蹤難覓。此節托牛郎、織女的福,倒成了情意綿綿的“東方情人節”,年年與“西方情人節”爭搶人氣。

    也有說重陽節是女兒節的。在某些地方,農歷九月初九,已出嫁的閨女得回娘家看爹娘、吃花糕,給老人家敬酒,如若不然,就破壞了節日氣氛,不吉利。這一點,倒是跟洛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有些相近。

    這三個節日被引證為古代的女兒節,皆有正當理由,但是證據好似都不夠充分,不似現今的三八婦女節,是專屬于女人的節日。

    日本人和韓國人也過女兒節,故有些中國學者提出:日韓的女兒節,起源于中國的上巳節。

    上巳節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外國人的沿襲推崇,是否可以證明:農歷三月初三,才是真正的中國女兒節?

    咱們明日接著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3-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