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帝嚳都亳

2015/3/25 16:26:37 點擊數(shù): 【字體:

 

帝嚳都亳


    偃師市城區(qū)的東南邊上有個高莊村。這個村地處伊、洛匯流之陽,綠樹濃蔭,地勢低洼,村內(nèi)又沒有姓高的村民,可是為什么叫高莊呢?原來這村是上古時帝嚳高辛氏建都的亳地,所以這個村古名高辛莊,后來簡稱為高莊。   

    帝嚳,封于高辛之地(偃師城關(guān)一帶),故號高辛氏。姓姬名俊,是黃帝的曾孫。他的祖父玄囂,父親嬌極,都當過輔佐帝王的大臣。帝嚳的叔父顓頊,是五帝中繼黃帝之后的第二個帝王。帝嚳從15歲起,就幫助顓頊處理政務(wù),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因為精明能干,30歲就繼顓頊之后登上王位,成為五帝中的第三個帝王。

    帝嚳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史記?五帝本紀》說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后既有遠見卓識,又能洞察秋毫。登王位后,能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因地制宜地組織臣民發(fā)展生產(chǎn),收獲的東西平分給臣民。他自己很節(jié)約,穿普通的衣服,按時參加勞動,講究信用,不謀私利,態(tài)度和藹,耐心地教育臣民,有很大的功勞,很高的威信。亳都位居天下之中,他在“天下之中”的地方號令四方,治理國家,凡是日月照耀、風(fēng)吹雨灑到的地方的人們,沒有不敬重他、不服從他的。《史記》的這些記載,說明帝嚳在青年時期就很有作為,輔顓頊帝時政績卓著。繼顓頊登位后,為黎民百姓辦了很多好事,注意教誨臣民節(jié)用財物,改善人們的生活,得到廣大人民的擁戴,是理所當然的。   

    帝嚳時的國都,就設(shè)在偃師高辛莊一帶。古籍記載大都是一致的。在當今的高辛莊一帶仍有不少與帝嚳亳都有關(guān)的遺跡和傳說。在高莊村的一個自然村五里堡,有個50多畝大的洼地,叫“亳坑”,在亳坑旁有一片高阜地帶,傳說是帝嚳及其子帝摯會見朝臣的地方,叫“國論臺”,當?shù)剞r(nóng)民俗稱“古論臺”、“咕嚕臺”。1931年,原中央研究院歷史院士石璋如先生曾到該地考察,發(fā)現(xiàn)了“咕嚕臺”遺址,從遺物分析,確認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后被命名為“咕嚕臺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年代正是帝嚳在位時期。   

    在高莊村西南,另有一片高地,當?shù)貍鳛榈蹏柯食济窦漓胩斓氐纳駢忠驗楫斈甑蹏考捞鞎r,曾命樂工在此演奏過《六英》舞樂,所以又叫“樂壇”。   

    在高莊村西至塔莊村之間,古代有一個與洛水相連的大水池,傳說帝嚳曾在此池浴身而得名為“帝浴池”。這個帝浴池有可能就是《洛陽枷藍記》中所說的“鴻池”。198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的“偃師商城”,其東城南段西拐,正是因為城外有“鴻池”之故。據(jù)勘探可知,在地面下3米處發(fā)現(xiàn)大面積淤積的污泥層。這個帝浴池形成較早,在歷史的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用途,在原始社會末期帝嚳建亳都于此,曾在此池浴身,說明它是亳都旁邊的一個水上樂園;根據(jù)偃師商城東城門的發(fā)掘可知,城內(nèi)800米長的排污溝,匯合各宮城支渠水,經(jīng)過二城門下泄入該池,說明在偃師商城時期,該池承擔(dān)著偃師商城的蓄污功能。這些都是帝嚳建都于此的佐證。   

    亳都,是帝嚳最先建于偃師的天子之都,在此始設(shè)“以人紀事”、“迎日推策”的歷法官,對后世影響很大。   

    帝嚳,是我國原始社會后期很有作為的一個帝王,許多史書多有記述。帝嚳都亳,約70余年。帝嚳有四妃四子,元妃姜嫄生棄,又名后稷,封于郃,為周族的祖先;次妃簡狄生契,封于商,成為商族的祖先;次妃常儀生摯,曾繼帝嚳為帝,史稱帝摯,仍都居于亳,因荒淫無度,僅在位9年被廢;次妃慶都生堯,繼帝摯之后為帝,是我國原始氏族社會時期,五帝之中著名的第四位帝王。帝嚳和他的幾個兒子都是不同凡響的人物,對于我國歷史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同的作用。   

    帝嚳是最先在伊洛平原偃師境內(nèi)建都的帝王,亳都是帝嚳的后裔們向往的地方。或因戰(zhàn)爭、或因受封,帝嚳的后裔散居于四面八方,當我國歷史進入文明時代之初,夏、商、周三代先后在偃師境內(nèi)建都,夏都斟鄩(即今二里頭遺址),湯都西亳(即今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遺址),東周都成周城(今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均在偃師境,夏、商、周三代同源,根在偃師,偃師可謂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政府網(wǎng)(2013-07-02)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