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是中國的年度政治大事,是世界觀察中國治國理政、經濟外交、社會民生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外媒對中國全國兩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今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組織了3次大會發言、11次小組和界別聯組討論,舉行了3場有關經濟、民生、文化的記者會。記者注意到,凡是對外媒開放的場次,不管是在人民大會堂,還是在北京會議中心、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為了搶占采訪的最佳席位,外媒記者都早早地守候在各個場地。記者提問環節,外媒記者爭先恐后,想盡辦法吸引主持人的注意。有些外媒記者還秀起了漢語,用英語提問的記者也不忘用漢語說聲“謝謝”。
全國政協委員有關文化的提案、建議和發言也受到外媒的關注。
文化交流成熱點
來自中非新聞交流中心的記者桑杜·安孔達注意到,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多次提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國政府加大了對于文化的重視程度,并且號召全社會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值得稱贊。”她說,“我來自馬拉維。去年,來自中國的文化藝術團在我國首都利隆圭舉辦了一場大型文藝演出,讓馬拉維民眾欣賞到了少林功夫、雜技和器樂演奏,更直接地接觸到了中國文化。以前,我們大多是通過電影了解中國,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類似的面對面的交流活動,進一步拉近距離,增進友誼。”2016年7月7日,為慶祝中非關系60周年和慶祝馬拉維獨立52周年,中國河南文化藝術團在利隆圭舉辦了一場大型文藝演出,利隆圭國家舞蹈團也表演了別具一格的民族舞蹈。
美國國家事務出版公司代表馬克認為,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重要。他說:“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前往美國留學,成為兩國之間的交流使者。我希望更多的美國青少年也能來到中國,增進兩國青少年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法新社記者杜福瑞表示,法國民眾對中國的歷史建筑、文化名城非常感興趣,希望更多法國民眾來到中國,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引關注
“我聽到高洪波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的發言,感受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我認為每個國家都需要發揮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和教育功能。”英國路透社記者葛雷說,“藝術家可以通過創作優秀的作品,將本國文化發揚光大,推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心靈溝通。”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稱,堅定文化自信,創作時代經典,振奮民族精神,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美聯社記者唐馬克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戲曲,他注意到袁慧琴委員談及更好地傳承創新戲曲文化。他說:“很多西方觀眾對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很感興趣,但還無法真正理解。我覺得,中國傳統戲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有助于其他國家的觀眾更容易地感受、接受。”在3月10日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藝術指導袁慧琴建議,我國應實施當代戲曲名家優秀代表作推廣工程,建立健全戲曲藝術的“國家典藏”制度和優秀劇目傳承體系,加強創新傳承戲曲文化。
白俄羅斯記者虹韻自幼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她為中國全國兩會多次提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感到高興。她這些年在中國工作期間發現,很多青少年追捧歐美電影明星,卻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她非常贊同馮驥才委員提到的青少年應該多去體驗、感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推動粵港澳融合和
“一帶一路”發展
我國澳門澳亞衛視的記者崔格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將“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納入其中。他說,澳門一直致力于發揮自身在歷史文化和休閑娛樂等方面的優勢,推進澳門文化旅游業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與建設將有力推動區域發展。相信隨著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周邊地區各港口、機場、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更加有利于海內外人士前往澳門旅游,參觀歷史文化景點,參與、欣賞豐富多彩的藝術節,體驗充滿文化創意的休閑生活。希望內地文化藝術界人士能夠與澳門文化界更多地交流互動,共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這次兩會,我采訪了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他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文化自信。”瑞典《北歐華人報》記者謝志杰說,“中華美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則是祖國同胞與海外僑胞相互連接的重要橋梁。”
“一帶一路”是外媒廣泛關注的話題。《南非華僑新聞報》記者薛葉發注意到,今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認為,一系列人文合作與交流項目正在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越來越堅實、廣泛的社會基礎。
柬埔寨《高棉日報》記者張照已是第三次參加中國全國兩會采訪報道。他說:“去年,‘一帶一路’媒體傳播聯盟成立了,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華文媒體協作網建設又提上日程。中外媒體合作在推動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當然,‘一帶一路’也為海外媒體特別是華文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