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劇協獲悉,第四屆黃河戲劇獎·特別貢獻獎頒獎儀式近日在鄭州舉行,賈廷聚、吳心平、荊樺、宋喜元獲此殊榮。
賈廷聚有豫劇“須生泰斗”的美稱,著名豫劇大師唐喜成的弟子,豫劇唐派第二代掌門大弟子。他在繼承唐派聲腔藝術的同時,還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唐派聲腔藝術,既保留了唐派藝術的神韻,又有其個人風格,使唐派聲腔藝術更加成熟、豐滿、大氣。
吳心平以唱包公戲聞名省內外,在豫劇電影《包青天》中飾演包公,贏得了豫劇“活包公”的贊譽,從事戲劇事業60多年來演出了100多部劇目。既攻老生又演黑臉,工于傳統戲也善演現代戲,在藝術風格上形成了唱腔渾厚、表演樸素大方的風格。
荊樺是著名戲劇評論家、戲劇活動家,40多年來,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500多篇,曾與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合作近50年,參加了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的義演活動,并帶隊赴朝鮮前線慰問演出。
宋喜元演奏的音樂以“細膩、流暢”而著稱,并使音樂“強而不噪,弱而不虛,快而不亂,慢而不散”。打破幾代曲胡老藝人二指演奏的傳統技法,獨創了更加科學合理的四指演奏方法,讓曲胡演奏技巧得到極大的突破和升華,對曲胡演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黃河戲劇獎由省委宣傳部批準設計的省級獎項,由省文聯、省戲劇家協會聯合主辦,黃河戲劇獎·特別貢獻獎是其中一個子獎項,旨在表彰對戲劇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老藝術家、老專家,向他們為戲劇事業做出的貢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