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徐澎老人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玻璃展櫥內精致美麗的“絹塑人物”,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些二三十公分的精致小人兒卻是出自一位85歲老人之手。
徐澎是河南省電影制片廠美術師,現已離休,是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美術系雕塑專業畢業,有著深厚的造型藝術功底,加之電影制片廠美術設計師豐富的工作經驗,因此徐澎的絹塑人物不同于一般的民間藝術,她的作品更符合中國傳統藝術審美,注重以形象傳遞其特有的深層次意蘊,通過塑造歷代杰出女性來表現影響著中國千百年來的道德價值觀。
每個絹人,都是一件飽含文化內涵的藝術精品
絹人作為一種藝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溯源,現已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考古學家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長沙楚墓中,就曾挖掘出木雕精細、面目如生、身著絲絹衣服的木傭。《東京夢華錄》中也有北宋民間藝人“剪綾為人,裁錦為衣,結彩人形”的記載。
曾幾何時,絹人的制作工藝在歷史上一度失傳,解放后才由葛敬安等美術大師在北京地區將其挖掘并恢復,因此絹人也被稱為“北京絹人”。北京絹人以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為主,題材選自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其中包括神話故事人物、歷史人物、戲劇舞蹈人物等。每個絹人的造型都蘊含著歷史背景、文化意義,這些體現著精湛手工藝制作,承載著智慧和審美價值的絹塑人物,立體展現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
制作絹人要選用上等的絲、綢、紗、絹為原料。制作時要經過雕塑、制頭、制手、服裝彩繪、頭飾、道具等幾十道工序,最后組裝制作成三維立體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高超的技藝,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賦絹紗以生命,施絲綢以靈性。一個絹人作品最具魅力之處在于對人物神態的展現,無數個靈動的細節成就了傳神的瞬間。因此,成品的絹人顯得格外高雅細致、巧奪天工。質感柔嫩的肌膚、描畫清秀的面容、姣好婀娜的體態,再配以造型的設計和場景的豐富,使其更加逼真傳神。可以說每個絹人,都是一件飽含文化內涵的藝術精品。
最大心愿是她的絹塑藝術能夠成為“非遺”項目
徐澎自1977年與絹人結緣,三十多年來,除工作之余外,與絹人朝夕相處,本著對絹人的癡迷與熱愛,她至今仍在堅持創作,多年來佳作不斷。在她的指尖,誕生出了婉約慷慨的李清照、颯爽英姿的秋瑾、巧笑倩兮的崔鶯鶯、翩若驚鴻的洛神、端莊圣潔的觀音菩薩……一個個生動的女性形象被展現得活靈活現。
1979年,她的絹塑《喜舞春風》獲“建國30年大慶美術展評”一等獎;1983年她獲得河南省舞臺美術展《白蛇傳》人物造型設計特等獎;1985年于山東濟南、泰安,1987年于河南鄭州、洛陽等地,老人的作品進行了“歷代女英杰”絹塑人物的巡回展,并于1990年受澳大利亞當代藝術研究院邀請,由文化部派遣赴澳大利亞作文化交流展出。
她的絹塑作品還被收錄進了《中華博物通考》的雕塑卷;1993年,河南電視臺攝制了關于徐澎絹塑技藝的紀錄片《妙手塑絹》,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影片送往美國;1995年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美術展,絹塑人物《人杰鬼雄》獲特等獎并被收藏;2004年獲河南省老年才藝獎賽一等獎。2014年,84歲高齡的徐澎還攜自己的絹塑作品遠渡馬來西亞,在馬六甲的鄭和博物館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展覽,受到了空前的好評,其中一項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一直以來,徐澎最大的心愿就是她的絹塑藝術能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此在河南落地生根,并發揚壯大。然而,與她精湛的手工技藝及所獲的種種殊榮相比,絹人在河南的發展卻處在一種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
曲高和寡 精美絹人藏在深閨無人識
絹塑人物藝術是一種高雅藝術,非一般大眾藝術,曲高和寡的局面在所難免。高雅藝術的興盛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公眾的廣泛介入。因此,愛好者與收藏者組成的群體對于絹人的推廣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可是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絹塑藝術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存在知名度低,傳播面窄等諸多問題。
為了使絹人能在河南生根發芽,多年來,徐澎付出了不少心血。她之前也曾考慮過求助于當地的文化部門,可由于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人等多種因素,她的絹人無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衣缽難襲 多人學藝卻無人從藝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流行文化的沖擊,大眾的審美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快餐文化正在逐漸取代精品藝術。由于“絹塑人物藝術”是一門集雕塑、繪畫、服裝、女紅等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對于制作者的藝術修養與傳統文化水平要求非常高。多年來,徐澎的絹塑藝術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學生。面對每個學生,老人都抱著極大的熱情想要把自己的技藝傾囊相授,授業多年,從未收取過學生的學費,甚至對那些家境困難的學生,她還會拿出自己的工資去給對方補貼家用。值得慶幸的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終于收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同樣的熱愛與追求,她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曾穎,美術學碩士,愿意為這項非物質文化藝術傳承做出自己的努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的也會成為時尚。民族的崛起,文化的復興,最終會體現在這個民族延續千百年的文化形式上。文化形式展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審美,文化審美則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希望絹塑藝術能夠傳播的更寬更廣,更深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