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匠·心——河南省傳統工藝保護傳承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河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宋麗萍,鄭州輕工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尚寶平,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鵬,河南博物院黨委書記萬捷、院長馬蕭林,哈密市文體廣新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伊斯坎坦爾·阿訇扎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來自省轄市文廣新局的有關負責同志、非遺工作者、傳統工藝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參加開幕儀式并參觀了展覽。
宋麗萍在致辭中說,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指示精神,中央和我省先后出臺了《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啟動了傳統工藝振興工作。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傳統戲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搶救保護工程,通過全面研究記錄有關項目的傳承歷史、工藝流程、技術特征、建設傳習場所,征集歷史資料、生產生活工具和產品,加強傳習人群培訓等措施,有效推動了傳統工藝的保護傳承。本次展覽既是對近年來工作的回顧,又是對振興傳統工藝的再一次動員。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展現河南傳統工藝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引起社會各界對傳統工藝保護傳承的重視和支持,促進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落實,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健康開展。
宋麗萍說,文化遺產最精彩的內容,永遠都存續在廣闊的城鄉,活躍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下一步,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通過建立河南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實施河南傳統工藝大師推介計劃、傳統工藝展示館傳習促進計劃、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傳統工藝產品品質提升計劃、文化生態環境整體保護計劃、社會普及教育和國際交流合作計劃等,加強統籌協調,落實支持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努力增強我省傳統工藝的保護和傳承能力,提高傳統工藝品的創新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我省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九大特色”展技藝
"匠·心——河南省傳統工藝保護傳承成果展"共有9大部分組成。展覽期間適逢端午佳節,在第一部分“錦囊香風”版塊中展出近千個外形多樣、做工精細的香包。第二部分為“泥土靈性——泥塑”,展出充滿生活氣息的鄉土特色浚縣泥咕咕、淮陽泥泥狗、淮濱泥叫吹等。第三部分“飛針走線——刺繡”,展出汴繡、雀金繡等作品。第四部分“切磋琢磨——雕刻”,展出木雕、玉雕和水晶雕刻等。在第五部分“爐火神工——陶瓷”中,展出了基本涵蓋了全省主要陶瓷類型的陶窯作品,既有傳統器型,也有創新精品。第六部分“喜畫祈福——木版年畫”,展出了朱仙鎮木版年畫、滑縣木版年畫等。第七部分“天籟手成——民族樂器”,展出古琴、阮、板胡、墜胡等民族樂器。在第八部分“匠心余韻”版塊中主要展出面塑、秦氏絹藝、烙畫等河南省特色各異、技藝精妙的傳統工藝產品等。在最后一部分“冰山來客——哈密維吾爾族刺繡邀請展”展區中,展出維吾爾刺繡工作站代表性作品百余件。
“三大亮點”請關注
名家精品實在多。河南有25項國家級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225項省級傳統工藝非遺項目,門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全省城鄉。此次展覽匯集了郭太運、王素花、高水旺、楊志、任星航、朱文立、孟玉松、仵海洲等20余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品力作。此外,被譽為大國工匠的高浮雕傳拓傳承人李仁清、水晶雕刻大師仵應文、河南烙畫代表人物李其祥等大師的作品也都在展覽之列。
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是非遺工作的理念。此次展覽在展示傳統工藝作品和技藝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創新,展品中既有名家的新創力作,也有大量的衍生品展示,如汴繡開發的系列生活產品,數百件各式中原陶瓷茶具等。
互動體驗趣味多。展覽開幕恰逢“六一”兒童節,特意安排了6月1日至3日(周五、周六、周日)進行三天的現場互動展示活動,選取便于孩子理解和參與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浚縣泥咕咕、剪紙、面塑、糖畫、香包、風箏、汴京燈籠張、捶草印花、草編等項目,讓孩子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此外,在整個展覽的20天里,還將設立專門的傳統工藝市集(售賣區),主要銷售傳統工藝作品和衍生品,讓觀眾不僅可以欣賞、感受、體驗傳統工藝,還能夠將工藝帶回家。
本次展覽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廳藝術研究院、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院共同承辦。展期為2018年6月1日至6月20日,展出地點在河南博物院東臨展廳,社會公眾可攜帶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免費參觀(周一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