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安徽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淮南壽縣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2016/3/22 9:18:28 點擊數: 【字體: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再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處理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間的關系,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對有著千年文化積淀的安徽壽縣古城而言,這個問題尤為迫切——古城擁有文物古跡近500處,3.65平方公里的古城區,居住著10萬人,這接近皖南一個小縣的人口規模。
 
  去年年底,壽縣經區劃調整劃歸淮南。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淮南正處在“調轉促”攻堅期,“轉型發展迫在眉睫,文保工作跟得上嗎?”不少人對此并不樂觀。
 
  現實是,壽縣古城這塊沉重的寶貝,淮南人扛了起來。今年安徽“兩會”淮南團12位省人大代表聯名呼吁保護古城;全國“兩會”上,淮南市委書記沈強擲地有聲地承諾:“5年后壽縣古城內常住人口減少5萬。
 
  矛盾:市井氣息與文保壓力
 
  把高樓和柏油馬路拋在腦后,我們踏進十丈高的城門,進入到一個石板路和宋代建筑交錯的世界。孔廟、淮南王墓、古城遺址……墻磚上常見“建康許都統造”的字樣,模糊描述著曾4次為都、10次為郡的古城過去的輝煌。
 
  置身壽縣古城有種奇異的感覺,重工業時代的汽車壓過千年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下,走出低頭玩手機的上班族。
 
  如要評最具生活氣息的古城,壽縣古城肯定有一席之地,路邊一顆銀杏樹動輒600歲,隨意踩一塊磚可能就有上千年歷史。相比封閉的文保單位,它多了和諧的市井味兒——博物館門前一片開闊,中午就有大媽跳廣場舞;古樸肅穆的孔廟檐下,老人們打打小牌,手里搓摸著猜不著年代的玉器。
 
  “上世紀90年代,根據國家規定,城墻內一律不得再建新建筑,這里的房子,都是20年前的。”壽縣文物局局長李鳳鑫介紹,當地在名城保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老百姓也作諸多努力,但文保壓力仍然日益沉重。古城區僅3.65平方公里,目前居住有10萬人,設施老化,上下班甚至會堵車,古城不堪重負。
 
  承諾:古城區5年遷出5萬人
 
  “加大對古城政策傾斜力度,為貧困地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立必要保障”,王永文是從壽縣走出來的省人大代表,今年安徽省“兩會”上,他將“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議案擺到臺前,得到11位省人大代表支持。“加大對貧困地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為古城區減負”成了省“兩會”淮南團共同的呼聲。
 
  淮南市委書記沈強將這種呼聲帶到了全國“兩會”,他介紹壽縣現有145處古建筑需要搶救性修復,有些古建筑面臨消失的危險,按最低標準測算,全年需文物日常管護資金3000萬元。
 
  此外,拆遷安置和古城保護建設至少需要資金20億元。壽縣是貧困縣,2015年財政收入才10億元,支出卻達45億元,名城保護資金嚴重不足。沈強建議由中央財政設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補貼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貧困市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款專用。
 
  文保任務任重道遠,淮南人敢于擔當。“兩會”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沈強當眾承諾,“當前名城保護最優先的辦法是有序引導居民出城居住,疏解保護壓力,壽縣計劃到2020年將古城內常住人口由現在的10萬人減少到5萬人左右。”
 
  未來:景區強強聯手 淮南打造全域旅游
 
  人口擴張,公共設備老化……如果說古城面臨的是歷史遺留問題,那么北城門外八公山景區則面臨著“共管”痼疾——過去八公山一半屬六安,一半屬淮南,旅游發展仿佛拔河,同一塊牌子,景區風格十里不同天。
 
  如今,山和城的窘境均有望得到解決。今年春節,淮南雙喜臨門,走出“負增長”陰霾的同時,迎來新成員壽縣的加盟,談到淮南旅游業融合發展,市委書記沈強提出“多規合一,全域淮南。”表示要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大八公山”歷史文化旅游區、壽州古城核心景區規劃,支持壽縣古城墻爭創世界文化遺產。
 
  話音未落,劍已出鞘。區劃調整以來,八公山景區、壽縣古城擰成一股繩,納入淮南市統一管轄。不僅如此,市委市政府強勢推進壽縣古城游、淮河游、八公山游連成一線,把歷史文化、千里淮河、名山名戰場融為一體,打造皖北最佳旅游線路,真正把旅游產業打造成淮南的特色產業;今年3月,淮南市文廣新局宣布,壽縣古城墻申遺工作已經完成遺產本體的學術研究、制定城墻文物本體保護修繕工程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已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網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