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南陽

地燈曲(鑼鼓曲)

2013/11/14 10:27:20 點擊數: 【字體:


    鑼鼓曲流傳于淅川縣,因用鑼鼓伴奏而得名,又稱“地燈曲”,是用民歌連綴來說唱敘述故事的曲藝演唱形式。
  
    鑼鼓曲的曲目內容多以反映勞動生活、愛情故事為主,如《石榴燒火》、《打牙牌》等。一目一曲的,即用一個曲子演唱一段故事。也有一目數曲聯唱,如《姜三保游春》,其中即將“游春調”、“下河調”、“剪剪花”等曲聯成一套。這些曲調兩句一疊或四句一疊,每唱一曲后,鑼鼓即起,有時則邊歌邊舞,更為輕快活潑。所唱的曲子,多是流行于當地的民歌、山歌、田歌、號子及民間小調,多在過節、廟會或喜慶的日子里演唱。鑼鼓曲到20世紀70年代方由淅川縣曲藝隊搬上舞臺。

   鑼鼓曲雖與歌舞比較接近,但已具有演唱和敘述故事的藝術特征,并逐漸向曲藝形式演變。

   鑼鼓曲表演,依其發展情況而定,大體可分為三種形式:

   1. 散唱 明清時期,鑼鼓曲多為單人獨唱,無論走路,還是干活,都可以隨心哼曲,自我消遣。也有二人唱或合唱,但多為不謀而合,隨遇隨聚。唱詞多表現風土民俗,男女情愛,記事傳奇等方面的內容。

   2. 坐板唱 清末民初,鑼鼓曲更加興盛,坐板唱形式逐漸普及,多在農家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而邀集。伴奏樂器多為鼓、鑼、镲。演唱時,唱者與鼓樂伴奏等圍坐一圈(也有圍坐一桌的),有時一人獨唱,他人接腔;有時一人歌唱,大家和之;有時為增加氣氛,則采用大合唱形式進行。

   3. 民間舞蹈演唱 們借用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形式演唱鑼鼓曲,從而將鑼鼓曲的表演又向前推進一步。高蹺演唱鑼鼓曲,多分角進行,有生、旦、丑等人物形象。其中,丑角右手拿一折扇,伴同鑼鼓節奏和唱詞內容,靈活表演滑稽動作,惹人發笑。旱船演鑼鼓曲,多為一少女駕船,一老翁撐船。唱時多做“搖槳”“晃船”的動作。唱后,在鑼鼓的伴奏聲中,多做“開船”、“行船”、“倒船”等行進動作,其各種模擬動作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原標題:地燈曲(鑼鼓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人民政府網 2006-10-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