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淅川盛灣鎮魚關村: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2013/9/16 18:07:52 點擊數: 【字體:

淅川盛灣鎮魚關村: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淅川盛灣鎮魚關村: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淅川盛灣鎮魚關村: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為了“大水缸”,舍棄“小水缸”

    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竹筏水中游,青山兩岸走

    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移民廣場,記錄大愛

    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誰說我把故鄉遺忘,夢中我又回到故鄉,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莊,還有那棵挺拔的白楊……”踏上美麗的丹江畔淅川盛灣鎮魚關村,心頭便縈繞起這首老歌,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6.2萬移民高唱的《故鄉情》。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有情。

    2009年8月20日,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0個移民試點搬遷村之一,魚關村原有210戶873人全部搬遷至唐河縣東王集鄉,開辟了新的生活。

    從那時起,淅川盛灣鎮魚關村,美麗中多了幾分寂靜。

    山水懷抱里,綠樹掩映中,月季盛開處,南陽丹江移民民俗館、丹藝苑、中國報告文學南陽創作研究基地等幾座青磚灰瓦的別致建筑坐落其間。

    村子里,靜得兩山之間可以對話,靜得時常聽到山谷中回蕩的水咕咕叫聲,靜得能聽到香樟、玉蘭等2萬余棵風景樹私語,靜得夜間只聞秋蟲鳴。

    山谷中,丹水緩緩流淌。正在此劃著竹筏放水牛的鄰村王樓村村民,動情地講述著魚關村世代相傳的傳說:2000多年前,王莽攆劉秀時,劉秀經過此地,一道瀑布擋住了去路,劉秀發現有魚兒努力向瀑布上游,但每次都失敗,不禁由感而發:這可真是一道魚關呀。話音未落,白龍馬一躍而起,馱著劉秀飛過瀑布。魚關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魚關村的耕地將被淹沒,但魚關的美麗傳說與歷史,已融入巍巍伏牛山間,清清丹江水中。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村民把大愛留在了這片土地。

    推開位于村子高處的南陽丹江移民民俗館大門,淚水模糊視線。一個個大水缸無不讓人動容,丹江口水庫被稱為京津的大水缸,移民正是為了這缸清水背井離鄉,遠離故土。村民們曾用過的水缸也在這里整齊擺放,他們為了“大水缸”,舍棄了“小水缸”。墻壁上一張張魚關村民告別故土時拍的全家福,讓記憶凝固。

    院內一圈兒低矮的小房子,是搬遷前村民們房屋的再現,紡車、織布機、風箱、魚簍等物品,都是移民曾經使用過的工具。民俗館的王建青拉著風箱說:“這就是魚關當地以前燒火做飯用的風箱,一拉風箱火就大。”

    館內移民資料展廳,以圖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介紹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由來和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淅川移民搬遷的歷史;陶器燈具、移民民俗實物展廳內,木鎏金柜子門、雕花方桌、清代透花窗、吊油燈、水煙袋、旱煙袋等10000多張移民圖片和2000多件移民實物,展示了移民的歷史歷程和移民民俗文化。

    無處不感動,無處不動情。

    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淅川有40萬移民為了丹江大壩、南水北調等國家級工程建設,別離故土、遠走他鄉,移民廣場就是為了紀念這40萬移民而修建,頌揚著移民“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奉獻精神。

      “看到館內的物件總想摸摸,就好像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許多外地客人來這里,都被我們移民的精神感動。”民俗館負責人王建基向記者介紹說,現在魚關的一切,都是為了記錄移民的生產生活,弘揚移民精神。

    美麗的魚關,濃縮了移民全部的愛,記錄著移民的無私奉獻,再現了一部生動的丹江口庫區大移民搬遷史。

    著名作家周同賓揮毫寫下:“這是一個令人夢牽魂繞的地方。”(原標題:淅川盛灣鎮魚關村:丹水悠悠再現移民搬遷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陽網(2013-09-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