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南陽

解讀諸葛亮《出師表》:用生命演繹的正能量

2014/12/29 17:54:32 點擊數: 【字體:

    從競爭意識解讀諸葛亮《出師表》——

    中華民族從不缺正能量,而諸葛亮及其《出師表》,是這些正能量華章中最輝煌的部分之一,每個時代都能從中獲取有效能量。太平時代獲取的是忠義誠信,抗敵時期獲取的是奮發御侮,而在21世紀,我們要從這口能量大井里獲取的是競爭意識,以及與此相關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

    諸葛亮在世不過五十多年,然而,他用生命演繹的正能量,一直會被傳送下去,并不停地得以提升。

    諸葛亮的眼光:

    二十多歲就拿出天下無雙的競爭方案

    諸葛亮一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就表現出強烈的競爭意識。

    首先,表現在他對自身角色的設定上。他將自身設定為管仲、樂毅,而這兩位先賢,都是競爭中的狠角——管仲輔助齊桓公在春秋爭霸中勝出,成為霸主;樂毅輔助燕王在與齊國的競爭中勝出,橫行天下。以什么為偶像,就是想成為什么,諸葛亮將管仲、樂毅設定為偶像,就是想像他們一樣成為競爭中的勝出者。

    接著,體現在他對歷史舞臺的設定上。正因為自覺地成為一個競爭者,所以他能用競爭的眼光去覆蓋天下版圖,從而得出“三分論”。這是一個充滿競爭內涵的策劃方案,且極其超前。當時的天下,豈止三分,說是八分、十分都不過分,然而,諸葛亮卻能用敏銳的目光撥開紛亂的表象,抓住實質和大趨勢,認定將來的格局是“三分”。在確立了競爭對手的同時,他也確立了自己發展的方向。有準確的競爭定位,才有精確的競爭方案,所以諸葛亮在還不到而立之年的時候,就拿出了天下無雙的競爭策劃——“隆中對”。

    而諸葛亮對于自己所效力的那個集團的歷史使命的設定,也充滿著競爭意識。他為皇叔集團(蜀漢集團的前身)擬定競爭資源配置圖:據守荊州,可以“利盡南海”,向西蜀拓展,這地方“沃野千里”,但又不能睡在這兩塊優質資產上睡大覺,而是整合這兩塊資源,去中原競爭,獲取效益的最大化,從荊州和西蜀出發,“以向宛、洛”。

    神奇的是,東漢末年的趨勢確實是按照這位年輕書生的預期走,杜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功蓋三分國。”意思是說,光是這個“三分”的預期,就蓋過了三國時期任何一位英雄的謀略。

    競爭不能看一步走一步,等形勢變了再做策劃,永遠會被競爭形勢攆著走。競爭要有超前眼光,超前眼光則來自于充分的競爭意識。

    再回到諸葛亮本人身上來,正因為他有準確的預期,及早做知識和技能上的儲備,所以盡管只是一個白面書生,劉備一旦聘用他為經理人,沒有任何軍政經驗的他,卻能很快進入角色,為劉備奪取荊州,經營西蜀,挺進漢中,在軍政外交上做了大量的策劃和落實工作,因此當時就有人贊美諸葛亮“正而有謀”。

    如果往上提升,諸葛亮能夠撥開紛亂的表象,提煉出精確到位的競爭方案,其根源在于他有很深的理論素養。好的理論素養不在于書本知識的精熟,而在于“大略”。所謂“大略”,往往是事情的主干和要點,掌握了它,才能抹去混亂的細枝末節,找到事物的真相。史書說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其實說明他已經有很深的理論素養和哲學素養,而這些是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諸葛亮的執著:

    始終堅持競爭的理念不停滯保守

    好的競爭策劃,要有好的競爭執行力,以及精確的競爭手段。皇叔集團起初的競爭路徑是十分順利和輝煌的,預期一個個無障礙地實現,據有荊州,奪取益州,挺進漢中,關羽北上中原,水淹七軍。

    這是蜀漢集團業績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蜀漢上下振奮,中原指日可待。然而,不要忘記了策劃的支撐點——行力度和操作手段。蜀漢在形勢最好的時候卻走向一個大滑坡,東吳與劉備彼此撕毀友好協定,在操作手段上打了一個大折扣;吳蜀雙方打得精疲力盡,損失慘重,北上已經沒有希望,在執行力度上又打一個折扣。

    打了兩個大折扣后,諸葛亮這份最完美的競爭方案,在這里放慢了腳步,甚至一度陷入停滯。

    此時的蜀漢,實力在收縮,資源也大量流失,例如優質資產——荊州,落入東吳和曹魏之手;大量優質人才喪失,關羽張飛被害,謀士法正和西北驍將馬超病故。當時的競爭宏圖如今顯得有點遙不可及。

    要不要以一種競爭的姿態凸顯在三國的舞臺上?在當時的蜀漢內部是有爭議的,不少人主張“閉關自守”,做了“君臣無事”的預期,就是以停滯競爭換取生存的安全。諸葛亮的高明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顯示出來,他知道,以停滯競爭來換取生存的安全,從來都是癡人說夢話,在競爭的格局下,沒有幸免者,也沒有局外人,與其以自守的姿態等死,不如以競爭的姿態突圍。

    諸葛亮忠實地執行了當初“隆中對”時定下的競爭原則,并且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心血和生命去執行這個原則。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上書《出師表》,對過去的競爭業績做了一個總結,“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對當下的競爭形勢做了一個評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對競爭準備工作做了肯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又對競爭目標做了預期,“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如果從競爭意識的角度來看《出師表》,可以看出它與“隆中對”是一脈相承的,諸葛亮的經營策略一路走來,沒有變。諸葛亮從未以停滯的目光來對待蜀漢集團,他經營的蜀漢仍然充滿競爭意識。

    諸葛亮對一個競爭團隊的品質建設,有著充分的認識,上下必須互信,“愿陛下親之信之”;當然,互信是要建立在對員工忠誠與否的準確鑒別上,“親賢臣,遠小人”;團隊的獎懲必須公平,“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諸葛亮的品質:

    用生命譜寫蜀漢團隊的競爭宏圖

    在三國那樣的競爭時代,團隊品質和帶頭人品質息息相關,諸葛亮個人的品質,是這個競爭團隊品質的最大保障。諸葛亮做到了這一點,他不只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忠心,嘔心瀝血地去踐行這個競爭理念,甚至為之付出健康和生命。

    諸葛亮始終以競爭者的姿態,站立在歷史舞臺的最前線,為此耗費了畢生的能量,誠如他自己所言:“庶竭駑鈍”,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是拼著命來干業務的:率師渡過瀘水,冒著毒霧瘴氣,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方;指揮大軍,一次次與五倍于己的敵方勢力周旋鏖戰,其老對手司馬懿被人嘲笑“畏蜀如虎”;他親自過問軍械武器的改造和購買,《三國志》承認最牛運輸軍車——木牛流馬,就是他發明的,翻開《諸葛亮集》,里面的文章《作斧教》和《作匕首教》等,對武器的結構和性能做了詳盡的分析。諸葛亮是一位集理論、實踐和專業于一身的團隊帶頭人,并且有著堅貞無比的忠誠度。

    更可敬的是,他講究的是蜀漢團隊的業務競爭,而非個人待遇的競爭,在去世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羸財”,保持躬耕壟畝的布衣本色。

    諸葛亮面對艱難的競爭歲月,從來沒有退卻過,從來沒有消極過,他努力地前行,哪怕耗盡生命的最后一滴血,他都在第一線。在中華史上,這樣高品質的經理人,確實少見。

    可惜的是,現實有時候會走在理想的前頭,老天不會因為諸葛亮的有才有志和高品質,就讓他在世間多留一些時日,而是無情地用疾病阻遏了他理想的腳步。諸葛亮不過五十來歲就星隕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而,他傳輸出來的正能量并沒有消失,他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他為所效力的集團玩命拼在第一線的精神,以及清廉的個人品質,為中國經理人人格的塑造,樹立了一個最好的典范。(劉黎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4-07-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