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平頂山

黃發垂髫信放聲——關于童謠的記憶

2013/10/12 9:45:20 點擊數: 【字體:

 
    在搜集和整理方言口語的過程中,有許多童年時一些很有童心童趣的語言總會跳躍在筆下,于是便把它們搜集起來,予以整理。這些語言,大抵是兒童沒有經過思想的加工,信口說出來的。明楊慎《丹鉛總錄》有曰“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此說法十分之精辟。它們有兒歌的意蘊,但推敲起來又與兒歌的定義相去甚遠。但為了記述之便,姑且還是稱之為童謠。

    我國古代稱兒歌為童謠或童子謠、孺子歌、小兒語、小瑟等等,《左傳》中有“卜偃引童謠”的記載。它原屬民間文學,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兒歌才成為兒童文學的重要樣式之一。“兒歌”這一名稱在我國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謠運動大發展時期。兒歌一般比較短小,句式多樣,富有變化,節奏鮮明,瑯瑯上口,易念易記易傳。表現手法有擬人、反復、重疊、對答、排敘、比喻、夸張、聯想等。

    還有一種說法,把兒歌分為了兩大類,即游戲兒歌和教誨兒歌。但從搜集到的這些來看,完全沒有教誨的屬性,與游戲的分類也只是有些接近。如果將他們看做以娛樂和生活為主的兒歌,還比較吻合,它們的最大特點是簡單易懂,瑯瑯上口,貼近生活,童趣盎然。

    這些語言大都流傳于兒童之間,往往使用在一些發生的情狀當中,就是說使用這些語言的時候,往往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之下,離開那個特定的情狀便幾乎失去了語言的本來意義。這些語言雖然年代已經比較久遠,但是時代的印記非常明顯,有些語言即使現在也依然能夠依稀明白它的意思和意境。

    將歸類的問題予以擱置,把它們無序地輯于一起,留給讀者,留給社會,也是對一方本土文化的一個傳承,因為童謠本身也是值得重視而且應該加以研究的文化遺產,這些語言不但會使許多人回憶起曾經的童年時光,也清晰而生動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記憶。

    □  豌豆秧(rāng),綠豆秧(rāng),兔子蹣(mān)蹣我還長。

    兒童生性好動,互相之間多有糾紛甚或打斗,常常因為極小的利益不斷調整自己小集團或小派別的范圍,也不乏有大年齡孩子對小年齡孩子的恫嚇。倘有小的孩子正蹲在那里,大的孩子便會冷不丁地抬起一條腿從小孩子頭上繞過去,這在本土有種說法叫做“蹣”,意思是從此那個小孩子的個子就不會再長高了。這時候小孩子便用如上的語言對大孩子予以還擊,并且還巧罵大孩子是兔子。

    □  提你名兒了,劃你道兒了,老鱉砍(戴上)你帽兒了?

    兒童之間的爭執是不斷發生的,無休無止,他們之間小集團和小聯盟的范圍也隨著利益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當一方因某件事情懷疑對方是在說自己的時候,便據理力爭,甚至反問“你為什么說我?”對方卻拋出如上言辭激烈的話給予回擊,“我說你了嗎,我提你的名字了嗎?”無論是真是假都表明不是說另一方,不但有幾分蔑視在里面,而且也很有外交語言的味道。

    □  鞋帶兒開了,鼻子歪了。

    如果看到誰的鞋帶兒開了,便會用如上的語言給予提醒,指向也相當明確,也很有幾分趣味和詼諧。

    □  戴歪帽兒,狗材料兒。

    這是看到誰的帽子沒有戴正的時候給予的提醒,但是又巧妙地罵了對方。

    □  叮叮咣咣,抹油香香,粗米細米,放屁是你。

    如果小伙伴中有誰放了屁,便被眾多伙伴追問到底是誰,于是便用如上的話讓對方予以承認。說這段話的時候還往往用手指先指向自己,再指向對方,交替指向,而且還要有節奏感,最后的“你”字一定要落到對方,那他便罪責難逃。如果弄不好先從對方說起,那自己便要倒霉了,等于自己承認了。至于這句話中的前三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到現在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啥啥屁麻渣,崩你一嘴稀bīa bīa。

    如果對對方的話沒有聽清,一個勁兒地問“你說哩啥?”對方往往用如上的話給予回復,不但顯得極不耐煩,還被巧罵了一通。

    □  山里猴兒,不敢引頭兒。

    這是在兒童之間應用比較廣泛的一句話。如果對方做了什么事情,便有人跟著學或跟著做,對方便會用這句話給予回復。

    □  見撾(zhūa)就撾,屙屎掉牙。  

    這句話的意思和上句大致相同。

    □  見見面兒,披一半兒。

    看到對方拿的東西很想去要,便說出這樣的話。意思是“既然我們見面了,你就分給我一半吧。”這句話也成為成年人見面的客套話,很顯風趣與幽默。

    □  當一牌兒,不吃不吃打攪摻兒。

    如果見到對方在做游戲或作什么事情,也想加入其中,便說出如上的話。后半句是放的狠話,意思是說如果你不同意,那我就要從中搗亂了(即打攪摻兒)。“吃”在這里有“讓參與”的意思。

    □  芝麻芝麻耩地,我吃芝麻你吃屁。

    如果你發現有誰冷不丁地一下子被抱住了腰,你又一時掙不脫,就一邊走,一邊叫著上面的話,企圖甩開他。把兩個人一起踢踢踏踏地走路比喻為“耩地”,也很生動,而且還要讓對方在身后聞到臭氣,以此作為反擊。

    □  喲喲咱不管,蛤蟆圪蚪(青蛙)兒咬住眼。

    這是見到對方做錯了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事情做不了的時候,幸災樂禍的一種語言表述。兒童之間沒有原則的恩怨,而童心童趣是最主要的,這完全是天性使然。

    □  坷垃兒坷垃兒應,砸住小禿兒不要命。

    在相互之間發生爭斗時,一方往往拿起小小的土塊兒或其他什么不至于傷著對方的東西砸向對方,砸的同時還有節拍地說著如上的話,以顯示自己是否砸得準。

    □  出著日頭下著雨,老婆兒打架兒不論理。

    如果在夏天遇到一邊出著太陽一邊下雨的天氣,便成群結伙地在雨中高聲呼叫,似乎在讓老天給與評判:你出著太陽為什么還要下雨呢,還有什么道理嗎?

    □  下大了,麥罷了,谷子蜀黍長大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葉縣史蘊》 2012-11-0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揭秘昆陽之戰 王莽的"人獸聯軍"(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