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卷繞工的堅守
張國華,男,53歲,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參加工作,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發展公司卷繞工。
1999年,張國華作為公司優秀卷繞工代表,受到時任河南省省長李克強的接見。今天,他突出的業績,敬業的精神再受認可,被稱為“河南大工匠”,成為中國尼龍66行業當之無愧的“藍領之王”。
他的操作技術讓日本專家甘拜下風,被之稱為“無影手”;他的異常處置方法讓德國專家豎起大拇指,稱他為“神奇的魔術師”。他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整理出一套用時短、成本低、處理異常快的掛絲操作法,被命名為“張國華操作法”。該操作法的推廣,每年可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他本人先后榮獲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平頂山市“鷹城好人”、“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石化行業“最美一線員工”等榮譽稱號。
敬業愛崗 才有尊嚴
“參加工作這35年,我最大的體會是,敬業才有尊嚴。”幾十年來,張國華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敬業和實干的篇章。
張國華剛參加工作時,趕上我國引進第一套日本進口尼龍66生產設備,一位叫西村的日本技師成了他的師傅。張國華滿心希望能學到一些先進技術,但西村只教給他一些基本操作,核心技術并不給他講,還總是流露出對中國工人的不屑。這些都深深的刺痛了張國華年輕的心。沒有經驗,沒有操作規程,他就一邊仔細觀看師傅的操作,一邊暗暗琢磨,一次次記下操作動作,一遍遍練習,一點點掌握。1984年,日本專家回訪。當看到自己曾認為“中國人不可能管理好”的企業生產井然有序時,就提出要現場進行一次掛絲操作比賽。令人想不到的是,張國華只用了19秒就完成了一整套的掛絲操作,比他的比賽對手、曾經的日本師傅還快了5秒。甘拜下風的日本人當場豎起大拇指,夸張國華是“無影手”,還用生硬的漢語說:“中國人,了不起!”那一刻,張國華心中堅定了一個信念:“只有學好技術,才能有尊嚴。我要扎根一線,當中國最好的工人,出世界上最好的產品。”
2006年,當時的神馬實業公司新建的滌綸絲廠開車,卷繞廢絲率高,張國華被抽調到該廠卷繞崗位指導卷繞工作。有一次,一臺設備不穩定,德國專家親自掛絲也解決不了問題。張國華趕到后,調整了感應器的相關參數,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德國專家伸出大拇指,說:“太神奇了!他簡直就是‘魔術師’。”
2013年,張國華來到平頂山神馬簾子布發展有限公司。同年4月,原絲廠試車,當時原絲可紡性很差,每天都會產生很多廢絲。于是,他就7天7夜人不離廠,和幾名老工一起,教118名新工掛絲。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使卷繞廢絲率從30%下降到3%左右,當月為公司挽回產量損失500多萬元。
2014年8月,原絲廠進行試生產以來首次設備檢修,廠領導把最重要的“管道燒卻”任務交給了張國華。就在這時,他的母親突然生病住進醫院。工作和親人,何去何從,他陷入兩難境地。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投入到工作中,帶著14個平均年齡只有22歲、從未參加過檢修的“孩子兵”連續奮戰四天四夜,圓滿完成檢修任務后,才心急火燎的趕回醫院。
堅守執著 因為熱愛
因為長期工作在高噪音環境中,10多年前,張國華就開始耳鳴。后來,他還患上了痛風,犯起病來,痛的徹夜難眠,但他從未請過一次假。前幾年,領導考慮到他年齡大了,就給他調了一個輕松點的工作。但他到新崗位后,卻總是渾身不舒服,后來,主動申請又重新調回卷繞崗位。他說:“我的舞臺就在卷繞間,我就是為卷繞生的!”
近年,很多企業慕名而來,想以20萬元的年薪聘請他,都被他謝絕了。很多人不理解,都說他傻,他也只是笑笑不多解釋。曾經,他愛人下崗,廠領導通過協調把他愛人調到簾子布廠,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后來,聽說他被痛風折磨,廠領導為他安排檢查、治療、為他買特效藥。張國華說:“人要知道感恩,我在簾子布廠干了30多年,這里就是我的家!”
35年來,張國華放棄了315天的公休假,有28個春節是在卷繞崗位上度過的;手把手教出100多個徒弟,其中很多人成了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班中巡回檢查所走過的路累計超過12萬公里,可繞赤道三周。張國華說:“是這個崗位成就了我的一切,對這個崗位我有很深的感情。只有看到這些熟悉的設備,我心里才踏實!”
精雕細琢 傳播技藝
為了盡快的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新工,張國華用了200多個日夜,結合30多年工作經驗,整理出一套用時更短、成本更低,處理異常更快的掛絲操作法,得到公司領導的高度認可,被命名為“張國華操作法”。為了能讓大家快速的學會他的操作方法,張國華還請人把他的操作方法錄制下來逐步分解,再配上文字說明,制成漫畫版的操作圖解,使大家輕松的就學會了。該操作法在公司推廣后,職工掛絲操作節約時間3秒/人次,毛絲、錯旦絲等異常排除平均節約3---5分鐘/次,全年累計避免產量損失近70噸,可挽回經濟損失上百萬元。在四個班組的產量評比中,他所帶的班組每年都有10個月能保持排名第一。
公司紡絲丁班的帶班長鄭文鵬看到張國華所帶班組的產量總是很高,就向他提出跟他學習技術的請求,張國華爽快的答應了,還說:“等我休息時我到你們班去給你講。”第二天,張國華利用休息時間專程坐車來到幾十里外的工廠,對鄭文鵬進行手把手的傳授,這一教就是半個月。后來鄭文鵬所帶的班組在張國華的幫助下,月超產量逐步上升,從倒數第一升至第三名,甚至偶爾還能超過張國華所帶的班組的成績。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張國華卻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徒弟和工友們,他期待的是整個企業的發展壯大。
這就是張國華,一位用實干抒寫熱愛,用奉獻鑄就夢想,用堅守履行忠誠的普通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