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味的是三堂中間的楹聯了,上面寫著:
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這副頗具哲理意味又不無警示意義的對聯,原本遺失,是葉縣一位老先生記起的。民國十二年,老先生還只有12歲時,隨當時是秀才的爺爺來見知縣,當時他見過這副楹聯,爺爺硬是讓他背了下來。
這副楹聯究竟是誰的手筆?現已難查證,翻看葉縣歷代職官簡表,僅老先生來到縣衙的民國十二年,葉縣就有兩任縣官,一個是鄧良才,一個是秦起忠,但即使是這兩人,是否就是他們的手筆?是否是前任的手筆?說不清了。
另外,在虛受堂,楹聯為: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思補齋有楹聯:孔子乃至圣先師每日猶潔身三自省,吾儕本無名后學時刻領補過多反思。
虛受堂、思補齋是知縣在受到上級表揚時面對榮譽進行反思的地方,又緊鄰接待地方名流鄉紳的場所,這樣的楹聯就顯得別有意味。
“葉縣縣衙是我們葉縣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我們葉縣的‘寶’,如今我們已把縣衙作為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內容推出,我們還準備投入資金,進一步完善、保護、開發葉縣縣衙。”葉縣縣長的話語里透出葉縣人對葉縣縣衙的重視和急于讓它走向外界的心情。
20年前,送到眼前把縣衙推向更廣更高的機會,葉縣人白白送走了;如今,葉縣人開始自己創造機會,塑造自己的縣衙,塑造那些有價值的縣衙文化,顯然,這種“遲到”的探尋,對于葉縣來說,還不算晚。(全文完)(大河報)【原標題:“葉縣縣衙”系列之七 葉縣縣衙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