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頂山 >> 當代平頂山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平頂山

河南人在北京之王振耀 既為窮人辦事也替富人說話

2012/11/28 11:11:39 點擊數: 【字體:


    【人物檔案】

   
王振耀:出生于平頂山魯山縣,198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1999年~2000年就讀于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歷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非經濟分析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處長、基層政權建設司副司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司長。2010年6月辭去官位,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

    從貧寒的農家子,到手握資源分配權力的司局級官員,再到為中國公益事業奔走呼號的“標桿人物”,王振耀波瀾起伏的人生三級跳,演繹著在京河南人特立獨行的精氣神。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通訊員 于宙  楊永/文圖

    ●50年不變的河南口音

    未見其人,先聽其音。媒體界采訪過公益名人王振耀的記者,大多有這樣的遭遇。

    8月27日下午,在北京京師大廈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的辦公室里,因“王院長正在接受采訪”,東方今報記者先聽了一段豫西口音的河南話廣播。

    之后,也許是為了表達讓來訪者等候的歉意,剛接受完采訪的王振耀,主動從辦公室走了出來,向老鄉聊起了自己的家鄉情結,“50多年了,鄉音始終沒變”。

    1954年,王振耀生于魯山縣大沙河岸邊的白煉堂村,他們的鄰村叫韓信村,旁邊又有蕭何村,再遠處又有張良村,這是當年漢王軍隊路過的標志。

    王振耀說,波瀾壯闊的歷史,將這些有意義的名字留在了這方古老的土地上,彰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去年冬天,平頂山日報社高級編輯曲令敏的《河之書》散文集出版,這本書以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平頂山的山水故地。

    通讀書稿后,王振耀欣然作序:他引用海子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里的詩句為序的標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書生意氣 “為窮人辦事”

    “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年,王振耀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86年拿到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后,他被分配到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

    在政策研究部門工作一年后,他進入了民政部。回顧在民政部的這段歷史,王振耀認為自己為窮人做了一點兒事。

    “這點兒事”包括,在基層政權司,推動村民自治選舉,讓“海選”成為9億農民的共識;在救災救濟司,推動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四級響應體系;在社會公益與慈善事業司,大力推廣“平民慈善”、“以善治促慈善”等理念。

    在擔任領導干部期間,王振耀以其特立獨行的做法,屢屢進入公眾視線。他曾將各地民政干部“關”在北京,讓他們對著錄像機承諾在一個月內將低保金落實到位,并存錄像為證。一個月后,王振耀的目的達到。但也引來不少人在背后議論他書生意氣。

    王振耀甚至以一個司長的身份,極力宣傳“大學里面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廁所沒有衛生紙”的問題。他甚至笑言這個應該列入國家的“985計劃”,“缺乏人文關懷的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必然難知百姓疾苦”。

    ●差距 在學習中縮短

    1999年,王振耀到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行政管理,這次學習經歷,讓王振耀開始從制度層面,尋找中國內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不管你到白宮工作,還是到政府和公司,備忘錄都很重要,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頭兒最大的容忍度是多少頁?”這是美國教授給中國學生王振耀上的第一課。

    結果,全班七十多號人討論了一個多小時,舉手表決,得出了結論:三頁。

    在當時的王振耀看來,這些都是細枝末節啊!這也叫學問?后來,他開始反思,“我們的材料有幾頁,領導考慮這些嗎?”

    王振耀在哈佛要學十門課, 按照在內地大學的成功學習經驗,王振耀給自己準備了十本筆記本,結果所有課程學完,一本筆記本都沒有記完。因為凡是記述性質的、資料性質的都不準在課堂上記,課堂上需要的是每個人的觀點。

    從美國學習回來后,王振耀在工作中開始特別關注細節,以及政策的實用可操作性。

     ●特立獨行 替富人說話

    1960年“大饑荒”時,農家子王振耀餓得坐在地上,一位好心人給了半塊饅頭,幫他恢復了體力。這些,讓他真正知道了作為一名窮人的苦處。

    關于扶危濟困的慈善事業,王振耀有一句名言:窮人5塊錢的價值比富人的500塊錢高。2010年6月,在李連杰的力邀下,王振耀辭去司局級官位,到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當上了院長,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倡議富人幫扶窮人的公益、慈善事業中。

    上任院長第一天,他就號召中國的億萬富翁每年捐100萬,同時還倡議媒體,對主動捐善款的富翁的善行給予展示。

    對媒體質疑作“慈善秀”的陳光標,王振耀呼吁應理性對待。他說,這是給窮人的好處。咱們作秀的定義,是人民得到得不到實惠,他這個是給窮人的,是好的行為。

    8月22日,被網友戲稱為“盧美美”的盧星宇新書《我是盧星宇,不是盧美美》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會。王振耀應邀到場,并就社會公眾中存在的慈善理念發出質疑。

    他說,像星宇這樣的孩子,一說她做慈善,馬上就成神了,要盯著她,將來她不能坐頭等艙,不能開很好的車。為什么不可以?難道盧星宇做了慈善就不能扯著她對象的手在街上走了?

    王振耀還引用深圳慈善家叢飛的話,倡議社會寬容做慈善的人士,“別把慈善當成祭壇,咱能不能把慈善當成一個圣壇,上去了還可以下得來”。

    ■ 對話王振耀

    讓外來務工者

    真正融入城市

    東方今報:請外來務工人員吃飯,這個正在全國蔓延的公益活動,據說出自您的創意?

    王振耀:今年3月,我和兩個學者吃飯聊天時,突然產生了請他們吃飯這個想法。在此之前,我和朋友們在飯店里吃飯時,碰到外來務工者,也會悄悄地替他們“埋單”。但有的外來務工者朋友覺得這是施舍。他們來到城市,從事的是二、三產業的工作,是二、三產業的工人。整個社會應該創造條件,解決他們在城市還沒有享受到的住房和醫療保險。讓他們和城市的工人享受同等的待遇。

    東方今報:前段時間,中央向社會公布了中央部委各部門的“三公經費”,引來社會公眾的熱議,作為在中央部委工作多年的領導干部,您這么看這個問題?

    王振耀:“三公經費”中的公款出國經費,我持支持態度。出國能增長官員見識,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做法。去年中國內地有7000萬人出國,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出國,中國內地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比如公款吃喝問題,也需要從制度上去解決,中國內地現在缺的是好制度。再比如北京7~21暴雨當天,氣象臺發布紅色預警后,其他部門卻沒有聯動機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有特大暴雨預警時,政府各部門都會聯動起來,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店關門。

    現在,知識界有些人批評政府,但是為什么沒有知識分子進行制度設計,這些,也是個困擾中國發展的問題。

     ■ 點評

   
辭了司長做慈善,在京河南人王振耀“關鍵在做”的人生,特立獨行的精氣神,凸顯中原兒女“不做大官做大事”的壯志與豪情。

    點評人:高保群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之王振耀 既為窮人辦事也替富人說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9-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